三巡过后,雷起龙见吉王兴致正高,便微微欠身:“殿下,下官今夜前来,实有要事相商,还望殿下恕下官直言。”
朱慈煃抬了抬手。满室莺燕霎时如退潮般悄无声息地散去,最后离开的侍女将鲛绡帐轻轻落下。
阁中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他们两人。
朱慈煃靠在美人榻上,道:“但说无妨。”
雷起龙连忙起身,恭敬地将善化县的灾情简要述说一番,语气诚恳地说道:“殿下,善化县如今灾情甚是惨重,百姓流离失所,粮食匮乏,饿殍遍野。殿下素来仁德,定能体恤百姓疾苦,开仓济粮,救民于水火之中。”
朱慈煃挑了挑眉,把玩着手中的酒盏,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晃出层层涟漪。他微微一笑,啧了一声,说道:“雷大人,你可知,本王在善化县的一半良田也被洪水冲毁了,如今颗粒无收,谁来接济本王呢?”
雷起龙心中猛地一沉,善化县的稻田,有一半都在吉王名下,这些田地免税,而剩下那些百姓的田地,却要承担全县的赋税。
他不敢多言,立刻伏在地上,额头贴着冰凉的地面,说道:“殿下恕罪,是下官无能,未能及时治理水患。还请殿下开恩,救救百姓。”
朱慈煃见他跪下,皱了皱眉:“雷大人,你这是何苦?我不过是随口抱怨几句罢了。”
“起来吧。”朱慈煃的声音变得轻快,温热的掌心托住雷起龙的肘弯,将他轻轻拉起,“明日本王就让长史开东郊别苑的粮仓,你安排人去接应。”
雷起龙连忙道谢:“多谢殿下!殿下仁德,百姓定会感念您的恩情。”他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吉王终究还是仁德之人,百姓有救了。
——
雷起龙坐在府衙正厅,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目光时不时瞥向门口。
不多时,卫斓匆匆赶来,衣袍略显凌乱,袖口还沾着些许药渍,显然是刚从医馆忙碌中抽身。她虽衣着不整,但神色从容,步履稳健。
卫斓微微屈身:“民女参见雷老爷。”
雷起龙见她进来,放下茶杯,起身相迎,笑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卫大夫?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人才啊,人才!”
卫斓颔首,不卑不亢地回礼,淡然说道:“雷大人过奖了。卫某不过是个行医之人,哪里当得起‘人才’二字。”
雷起龙示意卫斓坐下,亲自为她斟上一杯茶,说道:“卫大夫在长沙府的事迹,本官早有耳闻。这次善化县的灾情,百姓们苦不堪言,想必卫大夫也有所耳闻吧?”
卫斓接过茶,心想果然如张文远所料,她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便毫不犹豫点头:“卫某愿尽绵薄之力,出钱出药,助官府赈灾。”
雷起龙一愣,显然没料到她会答应得如此爽快。他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甚至动用些手段才能让她就范,没想到她竟主动应承下来。他压下心中的诧异,笑道:“卫大夫果然深明大义,本官代百姓谢过了。”
卫斓微微一笑,语气依旧平静:“不过,卫某有两个条件,望雷老爷成全。”
雷起龙眉头微挑,心中有些不悦。一介平民,竟敢与他谈条件?但他面上不显,依旧和蔼道:“哦?请讲。”
卫斓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双手递上:“其一,卫某曾向提学道投递建议信,提议官府投资兴建医学学府,发展医学事业,为百姓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可惜信被退回。雷老爷若能促成此事,实乃百姓之福。”
雷起龙接过信,扫了一眼,心中暗惊。他没想到卫斓竟早有准备,且目标如此明确。他沉吟片刻,道:“其二呢?”
卫斓继续道:“其二,卫某有三个水稻增产建议。善化县的灾情固然严重,但长远来看,提升粮食产量才是根本之道。若能推行,必能提高产量,缓解粮食短缺之困。卫某愿以性命担保,此计划可行。”
雷起龙心中复杂,他本以为卫斓不过是个医术高明的医者,没想到她竟有如此远见和胆识。他抬头看向卫斓,眼中多了几分审视:“卫大夫果然心思缜密,早有准备。”
雷起龙迅速看完信纸,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透出一丝探究之意。他突然将信纸往桌上轻轻一按,身子前倾:“这三个增产计划里,最让本官好奇的是水稻选种。献云在田间摸索了五年,也不过是按穗大粒多选种留种,你怎敢断言抗病稻与丰产稻杂交必得良种?”
他手指重重敲在“杂交”二字上,“《农政全书》中可从未提及这等玄妙的法子。”
雷起龙的审视目光如利箭般投向卫斓,似乎要从她身上找到一丝破绽。卫斓却毫不退缩,迎着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