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番话,魏承晏虽未明确说明什么,但在谢蓝衣这里,就像是颗定心丸,让她漂浮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来。
因为她知道,往后她不会孤身一人,魏承晏会一直在。
吃完饭后,谢蓝衣向小二打听了附近布庄,之后和魏承晏一同前往。
霖县这边布庄很多,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布庄全都集中开在一条街上,逛起来很是方便。
谢蓝衣挑了客人最多的一家,抬头一看,这家布庄光是门头匾额都有三米宽,刻着金光闪闪的“尤氏布庄”几个字,两边还挂着两盏缀着穗子的大红灯笼,瞧着十分气派。
走进里面,更是让谢蓝衣没出息地“哇”了一声,她还从未见过如此大面积的布庄,一眼根本望不到头。
花样繁多的布匹整齐叠放在木架上,一个架子三款样式,左右前后各留半尺间距,客人们在架子间来回穿梭筛选,身后跟着解说的伙计,比街上还要热闹。
“二位客官想买点什么料子?”一位穿着泥黄色短褐的伙计哈腰朝这边跑来。
谢蓝衣指了指身旁架子上的布料,问:“你这麻布一匹多少钱?”
伙计在谢蓝衣身旁站定,热切回答:“七十文。”
竟是比鹿和县还要便宜十文,谢蓝衣又问:“棉布呢?”
“二百一十文。”
“桑绸呢?”
“七百文。”伙计紧接着道,“客官是看上我家哪匹料子了?价格还可以再商量。”
“嗯,我随便看看。”谢蓝衣神态自然极了,像是随口询问,“对了,你们这收蚕茧吗?”
伙计一听,顿时明白眼前人并不是来买布匹的,哈着的腰登时直了起来,不过说话依旧热情积极,“我们收,四十五文一斤,有多少要多少。”
以防耽误布庄生意,得到答复后谢蓝衣便离开了,接着又在旁边几家问了一遍,给出的价钱与这家尤氏布庄一样,谢蓝衣猜测,“这应该是他们这些布庄联合定的价钱。”
两人走在回客栈的路上,魏承晏道:“一斤差了七文,咱们之前卖去鹿和县委实亏了。”
“鹿和县贫瘠落后,价格自然低。等到了柳州城,价格可能还会再高些。”谢蓝衣斟酌着道,“不过若是差不太多的话,我们干脆就卖到霖县来,一来一回能省不少时间。”
魏承晏本就不喜欢这种算来算去的东西,对于谢蓝衣的话,他都是毫不犹豫的双手赞成。
·
在客栈休息一晚后,次日谢蓝衣在街头买了三个牛肉饼,魏承晏两个她一个,两人一边吃着一边驾车往柳州城里赶。
牛肉饼是刚出炉的,用油纸包着,拿在手心热得烫手,谢蓝衣吹了吹热气,低头咬了一口。
“咔滋”一声,肉饼的饼皮酥脆得直往下掉渣,里面牛肉馅料肥肉相间,鲜嫩多汁,一口下去不见油腻,唯有软烂酥脆,齿颊留香。
有了好吃的,坐在板车上的一路颠簸也就不觉得累了。
半日后,终于看到了巍峨耸立的城门,盯着上头“柳州城”三个字,谢蓝衣整个人变得心潮澎湃激昂起来,好奇地探着身子东张西望。
这可是真正的古城,作为穿越而来的她怎会不兴奋?就连魏承晏也忍不住往两边多看了几眼。
穿过城门,视野变得开阔起来,青砖铺就的主道比起霖县还要宽两三倍,两旁商铺林立,旗幡招展,一眼看过去,尽是三层建筑。
路上来往人群,除去徒步者,多是驾马或坐马车穿行之人,相比之下,谢蓝衣的牛车显得尤为突兀,引得周遭不少人顿足注目。
谢蓝衣被看得浑身不自在,便催促魏承晏驾快些。
道路宽,即使来往人多,也很好走,没多久她们就找到了一家布庄,谢蓝衣跳下板车,抬首望牌匾,上面写着“王氏布庄”。
门口没有栓牛的桩,必须留一个人看着牛车,她对魏承晏道:“你看着牛车,我进去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