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才又拉起车,叙叙地说了起来。
“要说秦家,得往上倒五代说起。道光年间,咱们申城还是个县城,县城里有一户殷实人家,家中人丁兴旺,育有三子四女。这长子是个读书的苗子,而立之年便中了举,一路高升,官拜四品,正是贵府已故的太祖老爷,秦大少的太爷爷。再说这二房……”
……
约莫三刻钟后,黄包车停在了华西女塾的校门前。
折桂扶姜辞下了车,又拿出几角小洋,冲车夫说道:“你在这等着,我们少奶奶一会儿出来还要用你的车。”
“哎!”
车夫答应一声,拉着车子到了一边等着去了。
姜辞进了学校,就看见一个挺大的网球场,另一边是操场和跑道。
正对着校门的则是一栋很大的哥特式建筑,看着不像是学校,倒很像是教堂。
这时候的女校基本都是洋人承办的教会学校,有这样的教学楼倒也不稀奇。
姜辞拿出一张校长手写的卡片递给门房,说明了来意,就被领到了一间办公室。
一个女裁缝等在那里,为她量尺寸。
“请抬手。”
“请转身。”
姜辞一边配合着裁缝量尺寸,一边在脑子里捋清了秦家大房二房三房的情况。
秦家分房是从秦淮安的太爷爷那辈开始的。
秦淮安的太爷爷是长子,如果还活着,今年也该九十多岁了。
这位太爷爷曾是秦家那一代的荣耀,可惜子孙一代不如一代。
他老人家自己是正经进士出身,官拜四品,到了秦淮安爷爷那一辈,就变成了蒙荫赐官,得了一个六品的缺。
到了秦淮安父亲这,更是不济,仅是内务部卫生司的一位司长。
至于秦淮安,目前只是经荐任任职的普通科员。
而秦家二房,则是经营货运行的,黑白通吃,手下有一支极大的马帮,有自己把控的商道。
秦家三房的秦三爷,是三兄弟里唯一还健在的,去年刚过七十大寿。
这位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开了一家私有银行,兼做投资买卖。
不但如此,秦三爷的岳丈,还是申城的船王,有货船上百艘,为本地进口西洋、东洋、南洋等地的货物。
秦三爷与船王家的千金琴瑟和鸣,生育了一女一子,长女宴亭嫁给了如今的两江总督曾将军,幺子宴池则成了申城最大的商会淞江商会的会长,管理着众多的产业。
其中之一,就是申城的第一家车行宝丰车行,不仅做售卖、出租汽车生意,也做售卖、出租黄包车的生意。
据说这家车行不仅黄包车都是最好的甲等黄包车,汽车也是国产汽车里最好的,一辆能卖上三千大洋,几乎与福特车媲美。
姜辞打算看完陪嫁的铺子,就去这家车行看看。
量完了尺寸,交了二十元的置装费,姜辞就和折桂出了教学楼。
华西女塾是申城的贵族女子学校,一年的学费就要四百元,校服自然也不会便宜。
姜辞在里面的时候看了样式,不过是白色的丝绸倒大袖上衣和灰色羊毛布百褶裙,以及一双黑色玛丽珍鞋,倒是和手工刺绣的精致洋绸旗袍一样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