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那边店里招了人,但还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来咨询古丽。
“行,我有空就会过来嘛。”
随后两个人一起回到了店里,苏阳便骑车准备回去了。
乔木村最近也很热闹,张军带着人在村里四处测量画规划图,广场上也有不少人围着棉花宣传摊问东问西。
刚来到广场上,王翠芹便走了过来。
“苏阳,得有好些天没见你了,听说你去了墨钰县,那边棉花推广的怎么样了嘛?”
苏阳下了车,笑着摇摇头。
旁边农业局的同志回答道:“你不知道啊,墨钰县都是旱地、盐碱地,种不成棉花,那边自然也不会有人去做工作。”
“哦,原来是这样啊。”
不过苏阳却笑呵呵的说道:“同志,话可能说太早,墨钰县地广人稀,要是改造好了之后,说不定以后就能种棉花了嘛。”
“那我可不信嘛。”
苏阳仰着嘴角也没解释,随后问道:“这几天你们工作开展的还顺利不?”
“还行,比我们想象中顺利。”王桂芹指了指桌子上的登记单:“现在咱们村已经有两百多户签字了,一共一千多亩地。”
两百多户,已经是村子的一半了。
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整个南疆沃野千里,要是有一半以上的棉花种植,那就是相当大的规模了。
苏阳指着单子:“给我家也登记上,报上五亩吧,也不能光种棉花,蔬菜粮食什么的也不能少。”
“行啊,我这就给你写上。”
苏阳随即又签上字,摁了一个手印。
下午的时候,苏阳就比较闲了。
在北大窑里跟大家聊天拉呱。
几个大学生现在住在北大窑,把这里都当成家了,帮忙做一些鉴定工作,以及帮热巴嫂子做做饭。
现在他们一边实践学习,一边写自己的实践论文。
这算是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玉石人才了,苏阳也是尽力关照,知无不答。
本来他们过两天就要回学校了,但是他们又打了申请报告,说什么时候写好论文,什么时候回去。
苏阳也没有意见,既然他们想留在这里,那就留在这吧。
以后北大窑扩大规模,无论是经营上还是专业上,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目前北大窑的展一直不错,现在加了几个人之后,仍旧是忙不过来。
鉴定的单量又多了起来,大家都开始义务加班了,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
苏阳趁抽根烟的功夫,来到外面跟刘小成探讨了一下未来北大窑的展。
“小成哥,现在咱们的活多不多,要是撑不住的话,要不再招几个人?”
“阳子,我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呢,前段时间不是刚招了几个人嘛,没过多久,现在又不够用了。”
苏阳也看过了账目和单子,现在不光是来自南疆的料子,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青海,以及全国各地的。
他们不远千里的送到这来是图什么?
给他们的料子镀金来了。
这件事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为了要那个鉴定证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