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说到这儿一顿,向王揖解释道:
“这是阿兄勉励的话,侄儿是不敢这么自夸的。”
王揖连连点头:
“知道知道,你是最谦虚的了。”
王泰:???
他忙解释道:“我是那么说,但没真打听——”
“打听了!阿兄你曾经在司徒府任职,帮司徒府参军贾渊修过十八州士族谱,和义兴的几位同宗都有书信往来。所以你就给他们写信询问,结果他们没听说过我。你说没听过也正常,譬如‘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许是‘我在家乡久伏,到荆州才高飞’。。。。。。”
王扬又是一顿,向王揖解释道:
“这是阿兄抬爱的话,侄儿是不敢这么自诩的。”
王揖频频颔:
“知道知道,你是最内敛的。”
王泰:!!!
王泰又尴尬又纳闷儿,问道:“五叔,你之前认识他吗?”
王揖坦然答:“没有啊。”
“那你为什么说你知道。。。。。。”
王揖一叹,缓缓开口道:“所谓。。。。。。”
然后,
突然就没声了。
王泰仔细听,
没听到。
再仔细听!
还是没听到!
??????
王泰一时间竟陷入自我怀疑中!
他是说了什么我错过了吗?
王扬一嗟,徐徐启唇说:“白头如新——”
王揖眼眸一亮:“倾盖如故。”
王扬轻叩案几:“聚散如露——”吟罢饮尽杯中酒。
王揖微敲桌面:“相知不负!”言毕倾尽盏中酿。
两人互示空觞,相视而笑。
王泰满头问号:到底谁俩是真叔侄???
——————
注:王揖和王泰父王慈都王僧虔的儿子。《南齐书》只记了王僧虔五个儿子姓名,按照南齐书的顺序,最后一个记的儿子叫“第九子寂”,则说明其至少有九子。《南史·王彬传》云:“彬字思文,好文章,习篆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故知王志是老三,王彬是老六,所以王揖的儿子王筠曾经写过一篇《为第六叔让重除吏部尚书表》,收在《艺文类聚》里,就是替王彬写的。
王揖排在王志后,在彬前,介于三六之间,或四、或五,我设定的是五,但未必合于史实,说不定是老四。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