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的牛肉馄饨很快被端上窗口,晶莹剔透的皮儿裹着饱满的馅料,在清亮的汤里浮沉,葱花翠绿地点缀其间,香气扑鼻。
邱千舀起一颗送入口中,薄皮在齿间破开的瞬间,鲜美的肉汁溢满口腔。她满足地眯起眼,这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过年时才吃的肉饺子。
“你常去图书馆吗?”她轻声问。
“第一次。”沈骥垂眸,声音低沉,“温老师说我作文太理性,让我去读散文找灵感。”
邱千差点笑出声——这位学霸分明画了一下午的素描,散文集最多只看了五分钟。
沈骥的汤匙在碗里无意识地画着圈,馄饨随着他的动作起起落落,却始终没被送入口中。
“其实……”他突然开口,修长的小指不自然划过眉尾,“你的语文试卷是我批改的。”
“这么巧?”
邱千怔住。早上看到作文评语时,她还惊叹于那苍劲力透的字迹,没想到竟出自沈骥之手。
一时间,心底悄然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握着汤匙的指尖,像是被小火苗轻轻舔舐,渐渐发烫。
食堂渐渐热闹起来,四周坐满了用餐的学生。餐盘碰撞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形成一片嘈杂的背景音。
沈骥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女生身上。厚重的刘海像一道帷幕,遮住了她大半张脸。过于清瘦的脸颊配上修长的身形,让她看起来像株在风中摇曳的芦苇。
“为什么要写那些事?”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难以察觉的情绪。
汤匙在邱千手中微微一滞。
自从作文被公开后,她收获的无一不是怜悯的目光——温老师、沈琛、于恒亦是如此。这本就是她想要的效果,让那些背后嚼舌根的人无话可说。
但沈骥的反应却出乎意料。他的眼神太过复杂,仿佛能穿透表象,直视她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抱歉,”见她沉默,沈骥补充道,“如果冒犯到你的话。”
“不,我只是在想该怎么说。”
邱千深吸一口气,目光坦然地迎上沈骥的视线,“因为只有心底无所畏惧,才能勇敢地直面任何人。他们想看我的伤口,那我就撕开给他们看,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回答。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生,心底竟蕴藏着多么澎湃的勇气。沈骥沉默不语,只是机械地舀起馄饨,送入口中,却味同嚼蜡。
-
转眼,邱千转学就快一个月了。
几次周考,三科总成绩都徘徊在班里35名左右,即便投入80%的精力在数学上,分数还是极其可怜。
她陷入了疯狂的刷题中,放弃午休,晚自习后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走在空无一人的校园里,静谧无比的周遭,只有偶尔的喜鹊,扑腾一声飞离树梢。
她仰头看去,心里酸酸的。偌大的八十八中,大概只有她和小鸟需要这么努力才能生存下去。
连续熬夜让她的身体发出了抗议。某个周六中午,从食堂回来的路上,她晕乎乎地差点撞上一辆自行车——骑车人正是温新羽。
温新羽辅修过心理学,建议她不要过度紧绷,弹簧只有在弹性范围内拉长或压缩,才能产生巨大弹力。
“不如,你周日下午出去转转,适当放松一下,大脑也需要喘气。”
邱千点头应下,心里却另有打算。明年她就满十八岁了,福利院的庇护即将画上句号。
助学金虽能解决学费,但生活费仍需自己筹措。兼职不仅能攒钱,更是她适应社会的第一步。
下定决心后,周日吃完午饭,邱千就坐上了公交车,打算去附近的千树街看看。
千树街是北城最繁华的街区,在科技园区与大学城的连接线上。道路两旁种满了银杏树,每到秋季,金色的银杏叶都一簇簇在空中摇摆不停。
邱千站在公交站台,望着眼前车水马龙的景象,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四五个大型购物中心鳞次栉比,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奢侈品店的橱窗里,模特穿着当季新品,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熠熠生辉。咖啡厅外摆着藤编桌椅,三三两两的顾客正在享受午后时光。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背包带,虽然生在北临,但这才是她第三次真正走进城市的繁华。
第一次是八岁那年,跟着院长去亲戚家拜年;第二次是高一代表学校参加英语竞赛。
穿梭在人群中,邱千感觉自己像一尾误入大海的小鱼,既新奇又忐忑。鼻端的咖啡香、路边的欢笑,这些车水马龙花月春风的盛景,都与她匆匆的脚步擦肩而过。
今天,她特意脱下校服,换上一件灰色外套、牛仔裤,虽然洗得有些发白,但至少看起来不那么学生气。
转过街角,一个派发传单的身影吸引了她的注意。邱千快步上前,接过那张还带着油墨香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