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啦!”尤叶压低声音,双眼放光,“是148分,沈骥。”
听到这个名字,邱千的心突然猛跳一下,仿佛有人轻轻拨动了那根隐秘的弦。
她强作镇定,装作漫不经心地问,“他每科都这么厉害吗?”
“那当然!”尤叶歪着头,“他要是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状元还不是手到擒来?可他根本志不在此。”
“在哪儿?”邱千假装随意地问。
“听说在准备出国留学,重点都在国际学术竞赛上。”尤叶凑得更近,“而且他家背景很深,有个很大的集团公司。我看啊,他将来肯定要继承家业的,说不定现在就已经在参与公司事务了。”
“……”
邱千突然想起,那天听到沈骥打电话的情景。他谈起合同条款,语气沉稳老练,完全不像个高中生。
原来,当自己还在为考试成绩斤斤计较,为琐事烦恼时,沈骥早已跨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她尚未触及的、成熟的、广阔的世界。
邱千忽然意识到,她与沈骥之间的距离,远不止是那试卷上的4分之差。
第二节自习课,朱蕾临时组织了一场小型班会。临近尾声时,她提议让成绩优异的同学上台分享学习经验,和大家互动。
这朵“小红花”毫无悬念地落在了邱千头上。作为周测第一名,又是从云禾二中考来的优秀生,她无疑是最佳人选。
分享经验对邱千来说本是轻车熟路。在云禾时,她经常作为学生代表登台演讲。但此刻站在八十八中的讲台上,面对台下四十多位顶尖学子,她突然感到一丝忐忑——
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在冠英面前提了身高,在亦菲面前炫了美貌。
有些踌躇地走上讲台,她看向台下四十多双眼睛,顿了顿神。腹稿已在心中,但临出口前,还是改了主意,决定以互动为主。
“其实,我的英语学习主要靠词汇积累。”
“具体是怎么积累的呢?”立即有同学发问。
邱千抿了抿嘴唇,“我是从阅读原版书入手的。”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天啊,我到现在都没完整读过一本原版书!”
“我妈逼我看过《简爱》,看得我头都大了。”
“刷题时间都不够用,哪还有精力看原版书啊?”
“我家书柜里倒是有不少双语读物,可惜都落灰了。”
“那你都读过哪些原版书?”
……
此起彼伏的讨论中,邱千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
“我看的比较杂。最早是一本《猫的饮食与习惯》,后来陆续读过《鸽子通道》《莎士比亚戏剧集》和《雪莱诗选》之类的。”
教室里的骚动更甚之前。
有人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有人发出惊叹,还有养猫的同学开始小声讨论猫粮的选择。
各种反应交织在一起,最终由朱蕾代表大家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些书单看起来都不太有趣,你是怎么坚持读下来的?”
邱千的目光缓缓掠过台下神色各异的同学,深吸一口气,“社会公益机构会定期给福利院捐赠二手书籍和衣物。福利院收到什么书,我就只能看什么书。”
话音刚落,骚动的教室骤然失了声。大家我看看你,你看看我,就连朱蕾都皱皱眉,一时间没有言语。
这样的尴尬场面,对1班的同学来说或许是头一遭,但对邱千而言,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人生插曲。
她下意识攥紧手指,嘴角却扬起一抹云淡风轻的笑意,“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还啃过一本《机床的维护和保养》。”
……
教室里凝固的空气,仿佛被这句话轻轻刺破。
不知是谁先发出一声善意的轻笑,这笑声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转瞬间,如雷的掌声在教室里爆发,一波接着一波,经久不息。
邱千站在讲台上,感受着这突如其来的温暖浪潮。微微仰起头,让胸腔里积压已久的那口气缓缓吐出,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最深的黑暗,往往在直面它的瞬间,就已经开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