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鼎还在世时,还属于张氏皇族的大楚江山就早已现出天下动荡、地方分裂割据的乱象了。那时候的周鼎乃至整个周家自然也是野心勃勃,欲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
周鼎是武人出身,割据北地冀州,屯重兵,积武器,截留冀州税赋不入朝廷,早已是北地的土皇帝。
这样的武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到处收养养子,叫养子们替自己卖命,充实自己的羽翼。
周鼎娶北地世家女赵氏为正妻,赵夫人,也就是如今的赵太后,起先也是婚后多年没有生育,周鼎蓄养了姬妾无数,早就生了一堆儿子。
然而他养的养子们更多。
如今的皇帝周奉疆就是他亲自挑选的养子之一。
在他收养这个养子半年之后,嫡妻赵夫人生下了唯一的一个孩子,周鼎的三女儿周三娘子。
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得到一个嫡子,但是这并不影响周鼎夫妇二人仍然十分宠爱这个女儿。
周鼎和赵夫人为此女取名“媜珠”,意为如珠似宝、掌上明珠。
那时候赵夫人膝下没有嫡子,却整日要和一堆生育男嗣的妾室们争风吃醋,忙得不可开交。
赵夫人自然会认为妾室所生的庶子们来日定然靠不住,于是为了暗中打压这些庶子,巩固自己的势力,赵夫人只能极力拉拢周鼎的一堆养子,并且亲自抚养过好几个养子。
周奉疆就是赵夫人当年最器重的养子之一,被赵夫人亲自抚养多年,他被养在赵夫人的院子里,和赵夫人的唯一嫡女周三娘子自幼一同长大,形如亲兄妹一般。
听说,周三娘子小时候牙牙学语,喊出第一声“阿兄”都不是对着自己那些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们,而是对着周奉疆这个并无血缘之亲的家里的养子。
而那几年里,前楚的河间王张道恭就藩于冀州,常年就住在冀州的河间王府里,与冀州侯周家之间只隔着两条街。
因周鼎之母就是大楚皇室的公主,是张道恭的姑祖母,周家也算是沾着点大楚的皇亲,周鼎还算是河间王张道恭的一个表叔,所以张道恭常年来往于冀州侯府,同冀州侯周家来往密切,与冀州侯的儿子养子们以表兄弟相称,也会叫周三娘子一声“表妹”。
也不知怎么的,这河间王就和周三娘子积年累月的相处间看对了眼,两人青梅竹马生出些情愫来了,后来直闹得河间王张道恭定要娶周三娘子当自己的王妃,周三娘子也是一副非嫁不可的架势。
那时候大楚还没真的亡国,周鼎也不确定这风雨飘摇的大楚到底什么时候真的倒下,但大楚没倒下的时候,河间王好歹也是个王,是当时老皇帝的亲儿子之一,配他周鼎的女儿,怎么也不算辱没了。
所以周鼎还活着时,是赞同这门婚事的。
偏巧周三娘子十五岁那年,周鼎旧疾复发,忽地就中风死了,从发病到过世,中间只经历了短短的一个半月。
河间王曾在周鼎病时命人快马加鞭去国都洛阳请一位宫里太医署的老太医来,想要为周鼎治一治,但是周鼎甚至都没能熬到老太医赶到冀州,就这么死了。
周鼎一死,整个冀州周家都没了主心骨,况且他又并无嫡子,生前又没有在那些庶子中请立过冀州侯世子,所以他死后的家业归谁,立马就成为整个周家所有人都心照不宣想要迫切知道的问题。
按理来说吧,周鼎生前虽然养了一群养子,但是首先可以明确的就是,他的家业应该怎么也轮不到那些养子的手上的。
毕竟人家有一堆自己的亲儿子在,家业若是留给养子,这可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就算真的有他的哪个养子想要夺权,那一堆亲生儿子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周家族里的那些族亲更是不会点头答应。
可是偏偏成大业者,没有哪个是真重情义、遵道德的。
周鼎的丧事还没办完,他的养子周奉疆就兵变夺权,把周鼎已经成年的四个儿子当场砍死了三个——剩下活着那个后来也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而在那几个没成年的儿子里面,一半以上不服他的也被他弄死了,像穆王那样活下来的实属是实在幸运。
周鼎的兄弟族人们不服,周奉疆又杀了他的三个亲兄弟和八九个亲侄儿。
和周奉疆一起身为周鼎养子的其他人心里也不平衡,然后那些养子们也都死得差不多了。
等周家人被他弄死一半后,周家的祠堂都被杀得血流成河了,周鼎生前留下来的那些部将属官们几乎都是闻风而服,立刻老老实实地归顺了。
从此之后,周鼎生前经营了一辈子的北地冀州,尽数落入了这个养子之手。
冀州土皇帝死了,赵夫人有惊无险地成为“土太后”,终于熬成了周家的“老夫人”,没有被那些生了庶子的妾室们翻身踩她一脚。
毕竟她是这个养子名义上的母亲,而且事实上他也一直依附着她这个母亲,养子有了“出息”,当母亲的不就该跟着享福么?
那阵子,赵夫人面上不说什么,但是倪常善猜她心里恐怕倒是很高兴的,想来赵夫人心里没少幸灾乐祸:
“还是我看中的这个养子有用!要是真叫那些庶子承袭了家业,我这正妻岂不是要叫他们的妾室生母们撵进马厩里糟践了?老匹夫周鼎留下的这些下贱庶孽,死不足惜!”
然而赵夫人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周奉疆夺得整个周家后,下一个要抢的目标,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妹妹,赵夫人的唯一孩子,周三娘子。
周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