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娘看他故作老成的样子只想笑:“好好,是我说错了,钓鱼!我们晚上喝鱼汤。”
林知了看到前两日用剩的竹子还在墙边放着,她找一把砍刀放桶里,拿着鱼竿和竹子以及两把折叠小凳,带着弟弟去离山东村较远的河边。
村后有一条河,河水清澈见底,但有人在河边洗刷。林知了走了半里路,荒郊野外连个鬼影都没有,很是满意:“在这里。过来帮阿姐找蚯蚓。”
姐弟二人脑袋抵着脑袋挖蚯蚓,薛母把油饼给大儿媳妇。薛瑜见状很是不满,噘着嘴看母亲。薛母也不想给大儿媳妇:“你小侄儿要多补补。”
薛瑜常听人说“一个人吃两个人补”,信以为真,她把饼掰一半给母亲:“还是热的。”
刘丽娘捏几根馓子说道:“林家大姑娘真不错。”
薛瑜吃着油饼说道:“三嫂也好啊。”
刘丽娘神情一滞,很想给自己一大嘴巴子,林蜻蜓再好也不是薛家的。人家是对自家亲妹妹好。这话要是叫林知了听见,以后谁还带她赚钱:“她心善也不妨碍三弟妹人好。林家姑娘都好。”
薛瑜还是觉着三嫂更好,她想说什么,被薛母一把抓住手臂:“进来烧火,我做饭。”
到厨房薛瑜想起二婶的话:“不是二婶和大嫂做吗?”
“家里这么多人哪能叫你大嫂顿顿做。她弯腰做事会挤着你侄儿,以后叫她洗碗刷锅吧。”
薛瑜小声嘀咕:“不就是怀孕,怎么看着比皇后娘娘还矜贵。”
薛母没听清:“你说什么?”
“我说不知道三嫂能不能钓到鱼。”薛瑜大声说道。
林知了担心空军,找到蚯蚓后叫弟弟盯着平静的水面,她拿出砍刀把竹竿削尖,准备借机叉鱼。
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丹阳城外不缺鱼鳖虾蟹。往南二十多里还有一条河连通大海,潮涨潮落都能捡到海货,而海鱼刺少,没有土腥味,在原身记忆中百姓闲暇时间宁可走上几十里赶海,也不想打捞家门口的河鲜。
先前林知了洗衣时河边只有她一人,她又没有故意吓鱼,大鱼小鱼都敢靠近,也证明原身的记忆是真的,河里的鱼多。林知了当时就想抓鱼,可惜没有趁手的工具。从城里回来看到河边有人,仗着小鸽子人矮看不真切,胡扯那人在钓鱼。
林知了边削竹子边看一眼水面。小鸽子惊呼,林知了差点削到手,想问他怎么了,小孩站起来拽鱼竿。
林知了扔下竹子和砍刀,握着弟弟的手往上甩,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鱼在空中挣扎,小鸽子紧张地大喊大叫:“阿姐,快快,跑了——”
“跑不了。”林知了把鱼甩到岸上,心说这么快钓到鱼,难不成是新手保护期。
管他什么期,有的吃就行。
林知了把鱼扔桶里,给鱼钩挂上蚯蚓又让弟弟盯着。这次过了一炷香还没有鱼上钩,林知了起竿看了三次蚯蚓还在,她安慰弟弟河里的鱼看到同伴被抓吓跑了,要等一会,等路过的鱼。
小鸽子信以为真,可迟迟不上钩他倍感无趣,便坐在地上拔草找蚂蚁。
“阿姐,木耳!”
林知了好笑:“这里哪有木耳。”
“你看!”小孩爬过来。
林知了看到他的衣服瞬间脏的没眼看,提醒自己,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不乱爬。
“我看看。”
小鸽子递过去,林知了想说是苔藓,可是哪有软滑的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