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固执的不愿意改变一丁点生活方式,以求让生活更好的人,游商没有办法过多的责难她们,因为她知道其中的原因。
寒枝同样知道为什么新技术的推广太难,因为时下的平民们,抗风险能力犹如一只飘在水面树叶上的蚂蚁。
随便一个小水滴,就可以打翻树叶,让蚂蚁掉入水中。
靠天吃饭的农民们都指望着田里的收成养活一家老小,你突然说我在别处拿到一个新种子,很好种的,你试试。
当然没有人会搭理你。
谁都没种过的东西,生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找不到解决办法。种熟悉的作物就不一样了,本地不光有祖上传下来的各种种地小诀窍,还有年长又经验丰富的老农可以知道问题,比如病虫害的解决办法,以及怎么减轻洪涝旱灾带来的各种影响。
但一项新技术的推广要说多难,倒也不见得。
只要有一个人带头种植,并且让人实在的看到丰收的分量,那么曾经拦在推广面前的所有问题,都会不攻自破。
一千多斤还没磨壳的稻谷,被游商叫了人运到草屋门口。
原本装稻谷的容具是麻袋,不过麻布不易得,运到地方以后,游商就会换成用陶缸来装,所以此时草屋门口整齐排了几列大缸。
缸里的稻米质量堪忧,有不少干瘪的谷壳、枯树叶和土粒夹杂其中。看得出来收割稻谷的时候,压根就没有经过筛选程序。
但摆在面前的几十口大缸还是让寒枝有了一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感,幸福的都快晕过去了。
这可是稻谷啊!!
是她在平原心心念念试图从野生落粒稻开始栽培,前世吃了几十年的稻米!
这些稻米里面也有部分颗粒饱满的优品,挑选一下做种,明年秋天就能看到金灿灿的稻田了。
产量不产量的有什么关系,这么好的种子,加上她的技术,怎么也不会比粟黍产量低的!
稻谷的突然出现让寒枝又起了一点期待,“你有稻谷,那你是不是还有麦子?”
“麦子。。。”游商故意沉思了一下,然后在寒枝露出失望的表情之前,肯定道:“当然是有的。”
“去把粮仓里的麦拉来。”
游商随口对身后的侍从吩咐一句,侍从转身跑的飞快回去传达命令了。
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又是十几口大缸被几十人抬着一一放在了草屋门口。
还好门口的空地够大,不怕摆不下的。
麦子和稻谷的情况差不多,和后世的品种不能比,但和寒枝在平原上见到的鲤族人种植的品种,还是要优秀太多。
稻、黍、粟、麦、黍。
上古版的五谷丰登图,似乎已经在她眼前出现了。
saqu。。sa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