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仨怎么认识的?"陆羽随口问道,顺手整理着桌上的订单单据。
沈言笑了:"说来话长。小北本来就在这摆面摊,我从互联网公司离职后碰上她,就搭伙一起干了。小南是她弟弟,学计算机的,放暑假没事干,就过来帮忙了。"
"互联网公司?"陆羽挑了挑眉,"怪不得你懂这些数据分析的东西。"
"嗯,做了七年产品经理,"沈言说,"天天加班,累得跟狗一样,最后burnout了。"
"然后就来摆摊了?"
"对,"沈言笑着点头,"一开始就卖烤肠,后来加了3D打印的小玩意儿,就慢慢变成现在这样了。"
小北端着三碗热气腾腾的面走过来:"吃面了!"
"哇,闻着真香。"陆羽接过面,小心吹了吹,"谢谢,看得出你们这摊位经营得挺不错的。"
小北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谢谢,我们只是做了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尽管表面客气,但语气中还是透露出一丝对这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的防备。
餐桌上的气氛有些微妙。陆羽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放下筷子,轻轻叹了口气。
"其实我挺佩服你们的,"陆羽真诚地说道,"能把小生意做得这么有特色。我之前那个军事基地就是太托大了,以为当过兵就什么都懂,结果摔了个大跟头。"她挑起一筷子面,"不过好在吃一堑长一智,至少明白了纸上谈兵不行,得接地气。"
沈言点点头:"这行当确实得摸爬滚打才能搞明白。"
"所以,"陆羽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沈言,"这次我想以学习的态度,实实在在帮你们解决问题。你们的产品有市场,订单源源不断,只是现在的管理跟不上而已。"
沈言和小北对视一眼。小北虽然表情还有些犹豫,但似乎也被对方的坦诚打动了一些。
"好吧,"小北终于开口,看了沈言一眼。
沈言会意,立即补充道:"明天下午三点,我们在附近的肯德基见面吧,正好白天人少,可以好好聊聊具体怎么做。"
陆羽笑着点头:"一言为定。"
次日下午,三人如约在肯德基见面,详细商讨了改进计划。三天后,夜市摊位开始了第一轮改造。
首先是摊位布局的重组。原本杂乱的工作台被分成了三个区域:接单区、制作区和交付区。每个区域都贴上了标签,甚至还有简易的流程图。
技术方面,在陆羽的建议下,小南并没有完全推翻自己辛苦开发的小程序。他发现了一个既省钱又能解决系统崩溃问题的方法。问题的本质很简单:就像一条窄马路,平常车辆稀少时通行顺畅,但一到高峰期就堵得水泄不通。小南不需要花钱铺设更宽的马路(购买更贵的服务器),而是找到了一个免费的开源工具DTM,利用它重新安排了"交通规则"。这就好比在不扩宽道路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和车道管理,让原本拥堵不堪的马路变得畅通无阻。
小南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个改进,效果非常明显:订单处理速度快了近三成,而且系统再也没有崩溃过。顾客们使用小程序时感觉特别流畅,界面和操作方式没变,但即使在最忙的时候也不会卡顿了。大家都说:"这程序终于靠谱了!"
人员方面,沈言专注于产品设计和材料采购,小北负责客户关系和面食业务,小南则专心技术支持。此外,他们还招募了两名兼职大学生——小文和小李,分别负责现场接待和订单打包。
改革初见成效,一周后,摊位运营的效率提高了不少。订单处理时间从平均30分钟缩短到了15分钟,每天能处理的订单量翻了一倍。沈言看着井然有序的工作现场,第一次感受到了规范化管理带来的好处。
"看来陆羽的方法真的有效。"沈言对小北说。
小北勉强点点头:"确实比以前顺畅多了。"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她的表情并不完全放松。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对每个人来说都需要时间,尤其是对习惯了自由散漫工作方式的小北。
然而,改革进行两周后,随着人员的增加和分工的细化,新问题也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