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办?"小北担忧地问。
沈言沉思片刻:"走得快,才能领先。"他没说的是,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经验告诉他,没有什么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唯一的优势就是跑得比别人快,不断迭代和创新。
"今天收入多少?"小北一边收拾餐具,一边问道。
沈言快速清点着现金和移动支付记录:"烤肠310元,动漫模型520元,总共830元。"
"哇,破纪录了吧?"小北由衷地为他高兴。
"是啊,还得谢谢你今天的帮忙。"沈言真诚地说,"你那边呢?"
"也不错,650元,比平时多了不少呢。"小北笑着说,"比起你的来就少了一点了。"
"咱们感觉不只是流量互换,"沈言若有所思,"更像是。。。业务互补?"
"对!"小北打了个响指,"就像我在抖音上看到的那些又能吃又能玩的店一样。等一下,我有个想法。。。"
她兴奋地凑近沈言:"不如我们设计一个组合套餐?买面食送小装饰品,或者买模型送小零食?这样能让顾客感觉到超值,也能互相引流。"
沈言眼前一亮:"这主意不错!我们可以试试。还有,今天那个社交媒体带来的效果确实惊人,也许我们应该更系统地利用这个渠道?"
"可不是嘛,现在的年轻人都玩这些。"小北边收拾边说,"明天我把我弟弟叫来帮忙,他整天刷这些玩意儿,说不定能给你出点主意。"
"那太好了。"沈言感到一种久违的兴奋,"看来我得再买一台打印机,还得抓紧学习更多动漫知识。。。"
他暗自盘算着:再买一台打印机意味着至少3000元的投入,而他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这又是一次冒险,一次赌注。以前的同事们现在可能正在温暖的办公室里,为下个季度的KPI发愁,而他却要为明天的生计担忧。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多久?他时常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每当看到顾客脸上的笑容,这些疑虑又会暂时消散。或许这就是小型创业者的宿命——在希望与焦虑之间不断徘徊。
收摊时,卖糖葫芦的周奶奶颤巍巍地走过来,手里捧着一串红艳艳的糖葫芦。
"小沈啊,我看你今天生意特别好,这是给你的。"老人家慈祥地笑着,"年轻人有冲劲儿是好事,但也别太累着。"
沈言连忙道谢接过,心中一暖。"周奶奶,您也早点回去休息,这天儿挺凉的。"
"没事,老了睡不了多少,在这儿热闹。"周奶奶摆摆手,"对了,你那个打印机的事,我听说批发市场那边有个老李,做电器批发的,价格比网上便宜,你有空可以去看看。"
沈言惊讶于老人家居然也关注这些新潮玩意儿,感激地点点头:"谢谢周奶奶,我明天就去看看。"
"咱们摆摊的人啊,就得互相照应。"周奶奶意味深长地说,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暗中观察的西装男子,"尤其是对外人,更得抱团。"
沈言这才明白,原来夜市的老手们早就注意到了那些来"取经"的商人,只是没有明说。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夜市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智慧。
夜市的灯光渐渐熄灭,但沈言和小北的商业构想却在黑暗中愈发明亮。
当他们各自推着车离开时,沈言回头看了一眼他们的摊位。短短几天,这个角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两个独立的小摊,变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吃喝+周边"商业组合。
明天,又会是什么样呢?沈言期待着。
在回家的路上,他的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打开一看,是一条新的好友推送:「@樱桃小丸子的视频已破10000赞,。。。」
沈言微笑着摇了摇头。互联网时代的小生意,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推着车走了没多远,他的腰突然一阵酸痛,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沈言这才意识到,自己从早上八点准备到现在近乎午夜,已经工作了将近十六个小时。手指因为长时间操作打印机和烤肠钳而僵硬发麻,眼睛也因为盯着小型模型的细节而干涩不适。
他靠在路边的电线杆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白天的兴奋劲儿一旦退去,疲惫感便如潮水般涌来。这不比公司里朝九晚五、有空调有茶水的舒适环境。创业的代价,不仅是经济上的风险,更是对身体的透支。
"值得吗?"他自问。今天的收入确实创了新高,但扣除成本,再算上身体的消耗,这笔账似乎并不那么好看。
走到小区门口时,沈言的手机又亮了起来,是一条信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开了。
"老板,明天还出摊吗?我朋友都想去看看!"
沈言疲惫的脸上浮现出笑容。也许,这就是答案。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他甚至没有力气洗漱,直接倒在了床上。在意识模糊的边缘,他脑海中却不停地规划着明天的改进方案。这可能就是创业者的宿命——永远在身体极限和精神热情之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