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走到小北的摊位前,发现她正在和一位顾客交谈,看起来有些着急。
"怎么了?"沈言问道。
小北将他拉到一边,低声说:"这位客人是从浙江专门过来的,他说是一家玩具公司的采购,想和我们谈批发合作。"
沈言惊讶地看向那位顾客——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穿着休闲西装,看起来确实不像普通的夜市游客。
"您好,我是沈言。"沈言伸出手,礼貌地问道,"请问您怎么称呼?"
"彭明,杭州乐创玩具的。"男子握住沈言的手,随后递上一张名片,"我是公司采购总监。我们看到你们的产品在网上很火,想谈一下合作。我们公司目前在全国有五百多家渠道店,如果你们的解压玩具能进入我们的销售网络,前景非常可观。"
沈言心跳加速。五百多家渠道店!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的产品可能一夜之间从一个夜市小摊跃升为全国知名品牌。
"具体怎么合作?"沈言问道,同时暗自评估着自己团队的产能。
彭明先打量了一下他们的工作台和成品库存,然后直接切入正题:"我看过你们目前的生产规模,按我的估计,日产能在100-150个之间,对吗?"
沈言略微惊讶于对方的精准判断,点了点头。
"我们想先从小批量合作开始,第一个月2000个,如果质量和市场反应都好,第二个月可以提升到5000个,第三个月再根据销售情况决定是否增加。"彭明拿出一份准备好的合作方案,"批发价我们建议是零售价的六折,这样双方都有合理利润空间。不过,"他顿了顿,"我们需要产品的独家代理权,也就是说,你们的产品只能通过我们的渠道销售。"
沈言思考片刻,提出了关键问题:"那我们现有的夜市摊位和网上销售渠道呢?"
彭明点点头,显然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我们的合作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你们可以保留夜市销售,但需要与我们的批发价格保持一定差距,避免价格竞争。至于网上销售,我们希望能针对不同区域划分渠道权限——你们可以继续负责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线上销售,而全国其他地区则交给我们的电商团队运营。"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如果一切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后,我们可以考虑把你们的夜市摊位升级为我们品牌的旗舰体验店,甚至可以探讨共同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这样你们就不只是供应商,而是真正的合作伙伴了。"
沈言和小北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意识到这是个不小的机会,但也需要谨慎对待。
"彭总,您的提案很有吸引力,"沈言真诚地说,"这种分步骤合作的方式确实比较合理。不过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决定,我们需要回去和团队其他成员商量一下,尤其是关于渠道划分和价格这块。能给我们几天时间考虑吗?"
彭总点点头:"理解。不过市场变化很快,现在网红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早做决定对大家都有好处。这是我的名片,考虑好了随时联系我。"
彭总离开后,小北立刻表达了她的担忧:"我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关掉夜市摊位?那我的面食生意怎么办?而且我们的客户都在这里,如果只做批发,就会失去直接接触用户的机会。"
"这个合作确实值得考虑。"沈言思考着说,"批发渠道能带来稳定的大量订单,但夜市摊位给我们提供了直接的用户反馈和现金流。从商业角度看,如果两种模式都能盈利,或许我们可以同时运营,互相补充?"
小北还想说什么,但被陆羽的到来打断了。
"出什么事了?"陆羽看出两人表情不对劲。
沈言简要地解释了彭总的提议。出乎他的意料,陆羽的反应相当积极。
"这是个不错的机会。"陆羽思考着说道,"批发渠道能帮我们提升生产规模,扩大品牌影响力。当然,随着业务发展,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各个销售渠道的优先级。"
小北轻轻摇头:"夜市摊位对我们还是很重要的。别忘了,我们的产品理念和用户基础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她语气温和但坚定。
陆羽微笑着点头:"你说得有道理。只是在商业发展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分配资源。也许未来我们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既保留夜市的优势,又能实现规模化增长。"
"好了,这个问题不急着现在解决。"沈言试图缓和气氛,"我们先把手头的订单处理完,周一下午三点,开市前我们找个咖啡厅好好讨论未来规划。"
两个女人都没再说话,但空气中的紧张感依然存在。沈言叹了口气,转身回到自己的工作台。
当初离开大厂时,他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繁文缛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轻装上阵,专注于产品和市场。然而现实告诉他,无论规模大小,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管理问题,就有价值观的冲突。
从烤肠摊主到"解压先生",他的身份在不断变化,但有一点始终不变——他永远无法逃避管理的责任和代价。
周一下午三点,沈言在小区附近的咖啡厅召开了团队的第一次正式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四个人:沈言、小北、小南和陆羽——团队的核心成员们。
"关于彭总的合作提议,"沈言开门见山,"我想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有三条可能的路径:一是维持现状,继续做夜市摊位;二是接受批发订单,逐步转型为供应商;三是开设实体店,走线上线下结合的路线。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小北首先发言:"我认为我们应该坚守夜市,这是我们的根基。可以适当接一些批发订单增加收入,但核心业务还是零售。实体店投入太大,风险也高,不建议尝试。"
小南点点头:"我觉得夜市挺好的,我们能直接看到顾客喜不喜欢我们的产品,马上就能改进。而且,"他犹豫了一下,"万一那个批发商后面给的价格越来越低,或者不要了,我们不就麻烦了吗?"
陆羽则持不同意见:"我认为我们应该抓住扩大规模的机会。夜市摊位的天花板太低,无论多努力,一天最多也就200-300单。而通过批发渠道或开设实体店,销量可以提高十倍甚至百倍。这是一个从作坊式生产向正规企业转型的契机。"
所有人都看向沈言,似乎期待他能立即给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