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两万里路云和月骑大排游西藏补蜜月 > 第九章 谷雨 村里老人(第2页)

第九章 谷雨 村里老人(第2页)

从前山里交通落后,六十年代末乡道通车之前,村民外出探亲访友、买卖货物都靠两只脚翻越山岭,动辄便是半日的路程,因此在一些路口要道,岭头、岭脚,百姓捐钱出力建起路寮,供过路行人歇脚喝茶之用。

八九十年代,云上村还有三座规模较大的路寮,现在没人走山路,路寮失去了作用,风吹雨打,倒的倒,拆的拆,只剩下村子里的一座。

“我记得那座路寮,就在桥头。”刘清宁回忆着。

清源溪从王家老屋的后山上起源,途径云上村,将整个村子一分为二。溪上搭着一座简朴的廊桥,桥头附近便是一座路寮。

就着路寮的便利,老屋的主人在一楼的门店开起杂货店。那时的杂货店不像现在的超市开架售卖,门后便是一个玻璃柜台,柜台上还摆放着一个个圆玻璃罐子。

柜台里和老板身后的货架上的杂货,小孩子们并不关心,但圆玻璃罐子里的饼干、瓜子、糖果,油枣、巧食、炒米,总令他们垂涎三尺。

小时候两人经常捏着外公给的几分钱,小兔子一样欢快地蹦跳到店里,迫不及待地将几分钱交到老板的手里,换几块饼干,或一小杯瓜子。

“这村里还真有人住?”吴楚楚边走边问。

“当然有。”陈今越的步子大,却闲闲地落在她俩身边,三人并排,将小路挤得满满当当。那几只大黄狗,早跑到了前头。

两姐妹互看一眼,无声地抿抿唇笑。

看来刚才看到的不是鬼。

桥头路寮就在河对岸。

村里没了人烟,桥头商店早就倒闭,前些年被村委征用,修了个村民活动中心。李阿四身受重托,成了活动中心的“管家”,日复一日,天没大亮就起来,点蜂窝煤,烧开水,煮大碗茶。等他将路寮里外都扫干净,村里人便陆续来了。

或坐着闲谈,或搓麻将,打棋对。

后来村里人越来越少,到最后一桌麻将也凑不起来,李阿四的大碗茶也越煮越小锅。

这天他刚给茶壶里续上水,一抬头,就看见陈今越在河对岸,带着两个年轻小姑娘朝这边走过来,大声打招呼:“陈镇长,过来喝茶哦!”

陈今越远远听见,朝他挥手。

李阿四背着手,挺起驼了半辈子的背,眯着眼睛远眺,自言自语:“嘿,今天带了两个漂亮后生囡。”

刘清宁跟着进了路寮。

说也奇怪,刚才一路走来阳光灼人,一踏进路寮,不知从哪里吹来阵阵清风,一路的疲累炎热一扫而光。

李阿四早从屋里端出三个粗陶碗来,倒了三碗茶水。

茶是凉茶,用村里自己晒干的草药泡的,小时候只觉得这茶味道苦,长大了再喝,却品出丝丝甘甜来。

刘清宁一口气喝了个见底,抬眼一看,一楼店门上黑漆刷的几个字还在:桥头商店。

除此之外,店里全变了样子。四方的屋子,两面开门,两面靠墙的两排柜子还在,全落了灰。门头的玻璃柜子也在,空的。柜台上的圆玻璃罐已经搬走了,柜台上放了一部暗红色的固定电话,电话上也落了灰。

屋里摆着三四张麻将桌,没有麻将,散落着几件杂物和几副扑克牌,一台大彩电,盖着白色蕾丝桌布。

李阿四是个精瘦的老头子,个子不高,又有些驼背,显得更矮了,身上套着一件又旧又破的背心,嘴巴张个不停,不是大声说话就是小声嘟囔,活脱脱就像《哈里波特》电影里的老精灵克利切。

吴楚楚认得他,从前就住在王家老屋附近,虽然两家没有亲戚关系,但同一个村子论辈分叫,他得管王永梅叫姨。

李阿四刚过七十,腿有些残疾,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

年轻的时候,李阿四在镇里的小学当过老师,教语文,也教过王美莲和王静姐妹,后来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被学校清退失了业。

他腿脚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失业之后成了低保户。前些年村里给他找了活,让他负责云上村的保洁,每周两趟,骑一辆小三轮把村里的垃圾送到下林村的垃圾收集点。村民活动中心修好以后,他又负责每天开门关门,烧水打扫,一个月一千多的收入,够自己吃喝。

这些都是听王美莲说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