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表参道,初秋的黄昏缓缓坠入玻璃幕墙后的一片金光。
王启明站在“诺亚源株式会社”新总部大厅,正等候一场临时会议的召开。
这栋整洁简约的办公楼与他熟悉的帝国集团老楼截然不同,没有雕龙画凤的奢华,只是一派“硅谷化”的中性与克制。墙上挂着“绿色科技、透明金融、数据公益”的金属浮字,地毯柔软、灯光温和、空气中甚至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这一切太干净,干净得像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人设——新帝国,正在以“正义与美好”的姿态重塑自己的形象。
王启明翻阅着会议资料,页面上浮现出一行小字:
会议主持:志尚特助·金子小姐
他皱了皱眉。
金子比他想象中更“无害”。
会议开始后,她穿着一套灰白配色的职业裙装,语速从容、声音清晰,逻辑条理极佳。每一个问题都只点到关键,而不多言;每一项议题都主动提出“公开透明”的参考依据,令在座的所有帝国高管频频点头。
但王启明注意到她右手的食指与中指,从始至终交替在桌面上轻敲的节奏,并非无意识。
那是特种系统性记忆训练里常用的节拍方式——防止对话中被植入潜意识引导。
这女人不是一个普通的“特助”。
会后,王启明特意放慢脚步,与她并行走向电梯。
“金子小姐,您刚才的分析角度让我受益匪浅。”他说。
金子偏头微笑:“王先生客气了,我看过您的孵化器计划,非常精妙。”
“我听说,您原本在东大法律系?”
“是。”
“转行科技金融,很跳脱。”
“所以才值得研究。”她答得不疾不徐,随后轻声一笑,“其实比起研究产业,我更喜欢研究人。”
王启明顿住脚步,目光微凝。
“那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金子望着他,眼神像春日湖面,一动不动,却又深不见底。
“您是……不肯被定义的人。”
说完,她走进电梯,淡淡颔首。
电梯门合拢前,她忽然轻声补了一句:“这种人,通常活不长。”
同一时间,麻布十番的一间旧公寓里,安崎莉娜正在翻查一张过期档案的复印件。
那是函馆“井上妇产科”在2000年12月的分娩记录——她打通了院长的私人电话才拿到的内部影印件。
其中确有一个名为“金子”的女婴出生,母亲署名为“森田裕子”,职业栏为“家庭主妇”,但身份号却对不上东京户籍系统中“金子”现用的编号。
更诡异的是,整整一个月内,该医院共登记了4名叫金子的女婴出生,但都已更名或迁出,唯有“金子”的资料在2008年之前是空白——无就学、无社保、无疫苗。
空白得像是刻意填补的漏洞。
安崎心底一沉。
她掏出电话给警视厅资料清洗组的老熟人打去。
“我要查一个人的户籍演变轨迹,不能通过系统。我怕有人在‘特定权限’下做了处理。”
对方在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是你在查‘诺亚源’的人?”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