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并不是从内部出问题开始的。
那天是个普通的周三,金风组织刚刚完成共识机制2。0的最终修订,节点活跃率上升,外部合作数量增加,一切看起来都在稳定增长中。
直到下午三点,林嵘推门进来,把一张彩色杂志重重地放在秦风面前。
杂志封面是一张风格强烈的图片,配文是:
“金风:一个看似温和,实则封闭的共识帝国”
秦风没急着看正文,翻到目录页,一眼扫过去,几个标题写得格外扎眼:
“去中心化还是新中心化?”“金风共识体系的权力重构”“基于服务的治理模型背后藏着什么?”
他把杂志合上,问林嵘:“这是哪家的?”
“新准视界,老牌杂志了,近年来转型做深度报道。”
“你觉得这不是冲我们来的?”
林嵘点头:“文风太集中,角度太极端,显然是有人在引导话题。”
—
当天下午,多个信息平台上开始出现与金风有关的讨论帖。
“有人进过金风吗?共识机制到底啥意思?”
“金风不加盟不连锁,结果扩得比连锁还猛?”
“每个节点都说自己是主人,真的是吗?”
最初只是零散质疑,很快开始有人贴出截图和分析,列出所谓“金风组织结构不透明”“轮值协调权过大”“没有外部问责机制”等问题。
其中一条高赞评论是:
“这不是组织,这是软制度化统治。你以为你是成员,其实你只是变量。”
—
会议室里,轮值协调组正在召开紧急应对会。
黄志强坐不住了:“咱真管得住外部怎么说吗?这事要不别理,越回越乱。”
秦风摆摆手:“我们不是怕别人议论,是怕自己一旦回应得不够清楚,反而让人觉得我们是遮着掖着。”
“但这次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发声明、下澄清文。”
“我们要换种方式,让组织以自身运行证明自己。”
—
三天后,秦风亲自录制一段内部视频。
视频背景是在仓库,桌上是一张印满节点名的服务地图。
他开口说了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在搞一套只属于金风自己的话语系统。”
“我说,不是我们要和谁对着干,而是我们不想用别人那套把我们自己给剪回去。”
“金风从来不怕被质疑,但我们不接受把‘信任’说成是‘控制’,更不接受把‘共识’污名化成‘权谋’。”
“我们要讲清楚一件事:我们做的一切,并不是要改变谁,而是让那些原本做不了事的人,能做成一点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