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建议,他都记在纸上,并在当晚十点直接交予灰域更新小组。
次日,灰域系统通告正式新增“主动行为重检机制”。
任何用户若对评分结果存在异议,可在七十二小时内上传个人路径说明与实际操作轨迹,系统将调用相邻行为样本进行比对,重新评估是否存在误判或样本偏差。
该机制一出,灰域社群反馈异常积极。
同一时间,全国媒体头条统一转向,焦点从“系统压制”转向“系统回应”。
网络评论区出现高频词汇“这是我第一次觉得算法是有人味的”。
这一句话让秦川沉默良久。
他从来不怕反对声音,怕的是信任空洞。
系统本质是信任的外壳。
没有人相信你,你就算跑得再快,都是孤岛。
那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内部权限注释栏写下一句。
系统永远不能比人先说话。
江南连着下了三天雨。
秦川的助理原本计划取消他与老同学林韶的会面,理由是灰域系统即将推送第三轮国际结构协议草案,预计将在四十八小时内影响超过四十七个国家的数据治理路径。
他却只回了一句。
“雨天适合说人话。”
那天下午,秦川准时出现在老城区一家茶馆,门面不起眼,装修也朴素,是林韶开的。
两人高中同学,大学分道,林韶转行做地方调解事务,十年里跟体制打交道不多不少。
如今,他的调解平台也接入了灰域系统,评分在灰域结构中处于平台下层。
秦川一进门,林韶就把茶壶往他跟前一推。
“坐,别讲系统。”
秦川笑了。
“你不怕我在你店里监听?”
林韶瞥他一眼。
“怕,但更怕你不来了。”
两人对坐,小半壶茶下肚,话题才慢慢转向正题。
“你灰域,给了我们这些基层处理平台一次机会,也让我们这些人彻底没有退路。”
林韶抬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