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是公正的,可是公正有时候会比偏向更冷。”
秦川听着,手指在杯盖边缘轻轻打转。
“你是说,平台太透明,情面藏不住了。”
林韶点头。
“我不是不明白你做这事的意义,我也不反对灰域的逻辑结构。”
“但秦川,你还记得我们当年在校门口打架时的理由吗?”
“是因为一个同学被老师当众羞辱,那老师说,他是坏学生。”
“你跳起来砸了那老师的茶杯。”
秦川没说话,眼中闪过一丝情绪。
林韶继续。
“现在你是全世界最大的行为结构系统掌控者,你有权给所有人打分。”
“但你不能忘了,你当初砸杯子,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评分不是永恒。”
“是为了提醒世界,权力不能决定尊严。”
那句话让秦川沉默很久。
他喝完那杯茶,站起来,临走前看着林韶。
“你放心,这系统,不是墙。”
“它是路。”
晚上十一点,秦川在主控后台亲自修改评分反馈权重接口。
新增一项参数。
当平台内行为一致性超过八十五天稳定区间,系统将优先调用“结构缓冲评分机制”,允许一定比例人际反馈信号参与评分修正模型。
这一操作首次引入“情感社群路径干扰因子”,用于模拟结构模型中的人情变量波动。
这一举动引起技术组内部长达三小时讨论。
有人质疑这会破坏评分机制的逻辑完整性。
也有人认为这是对“评分权威性”的一次政治性松动。
秦川只是留下备注。
结构不完整才值得被信任。
第二天中午,灰域系统对外发布这一更新细则,通告底部只有一句话。
评分不是冰冷的数字,它也可以承认你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