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周修十台,现在一周卖三十台;以前客户骂人我不敢说话,现在客户排队回访打分。”
“不是我能耐了,是我知道——我干得咋样,系统说话。谁也赖不掉。”
一番话,让台下不少柳河县摊主动容。
“你这意思,是谁都能成你这样?”
“你只要愿意干,我保证你数据好,一年之后能带三个人。”
“凭啥?”一个年轻小伙冷声问。
“因为系统会把你干的每一件事、服务的每一个人、收到的每一条评价,全算进组织体系。”
“你干好了,不用求人,系统给你升级。”
这一次,会场安静了好几秒。
然后有人悄悄走上来,拿走了报名表。
第七天,秦风设立柳河县“金风协作节点观察组”,选派三人驻点,记录每日数据报表,开启系统“弱干预”模式。
组织系统以“自运转状态”首次启用。
系统提示弹出:
【组织协作图谱生成中】
【当前节点:16】
【交叉配合率:51%】
【服务闭环率:68%】
【是否激活“观察者机制”反馈模块?】
秦风点“是”。
当天晚上,系统显示:
【柳河县首位自反馈服务节点形成】
【门店编号:LYH-FS-003】
【内容:自行建立售后预案×1服务反向问卷×1】
【奖励发放:区域协作指数+5流程适应度+8】
—
这一刻,秦风站在柳河县第一家协同门店门口,望着贴着“今日客户满意度:96%”那块看板,心中终于松了口气。
他知道,“组织”的边界,真正拓了出去。
不是靠人脉,不靠派人,而是靠制度自运转。
第十天,江南日报专栏刊发一篇标题为:
《金风模式:一种不靠命令、不靠后台的新型县域组织治理实践》
文章中写道:
“当多数创业项目还在为存活挣扎,这个从摆摊起家的品牌,已经构建起‘准准公共机制化节点’,它不是公司,也不是平台,而是一套‘能让人自律、有输出、有协作、有尊严’的系统。”
秦风坐在柳河县配送中心,望着这段话,低声自语:
“我们不是在跑商业模式。”
“我们是在试图改变底层社会对组织的信任感。”
系统浮出最终提示:
【区域组织进化完成】
【组织图谱稳定率达到78%】
【奖励发放:区域治理可视图×1调控通道权限×1】
【主线任务更新预告:节点经济模型构建×系统内宏观调节模块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