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重启我的人生 > 第三十七章 修正的开始(第1页)

第三十七章 修正的开始(第1页)

这次,不是组织出问题,而是组织主动出手了。

金风组织第一次在没有外部压力、没有节点事故、也没有系统警报的情况下,发起了一场大范围的内部制度修订。

发起人不是秦风,而是轮值协调小组。

会议通知上写得很明确:

“为使组织制度机制适配当下运行节奏,建议召开共识修订议会,对现有制度结构进行深度复盘与结构性优化。”

秦风没有否决,而是在群里回了一句:

“你们觉得该修的时候,就是我们这套机制开始有生命的时候。”

共识修订议会定在一个周五,场地选在临川服务总部后楼的多功能厅。墙上悬挂着的不是金风的标志,也不是某个节点的旗帜,而是一张手绘的组织路线图,从左到右,清晰地标注出过去三年来组织的所有重大制度节点。

从服务反馈卡的诞生,到轮值协调机制的上线,从情感积分试点到边界服务路径试行,每一条弯路和每一次调整都被画在纸上,像一张不断缝补的布面地图。

会议一开始,主持人就明确这次修订要解决三件事:

一是节奏失控带来的制度反应迟滞问题

二是共识覆盖力不足导致的边界模糊

三是自由行为冲击制度基础后出现的信任分裂

这次会议特别请来了一个人作观察员,白程。

那个在上一章里游离于规则之外、却深受用户喜爱的维修员,这次穿了干净的蓝衬衫坐在会议室角落,神色安静,眼神警觉。

有人提议让他加入正式的组织体系,有人反对,说他代表的就是非结构视角,不该让他“被整合”。

白程自己说:“我来,不是为了上台发言,是为了看你们这套到底能不能修到不需要我这种人补位。”

议会采用分组讨论制,每一组负责一个制度模块的审查和建议。

有的组讨论“积分是否应设上限”,有的组讨论“节点资格取消机制是否过于严苛”,还有一组专门探讨“服务温度与组织效率的冲突解决方案”。

秦风没有加入任何一组,只在现场看着大家提案、争辩、复审,偶尔记录几句。

他第一次意识到,组织已经进化到一个可以“自我修理”的阶段,不再需要创始人用强力去扭转。

两天后,修订建议汇总出来,总共三十三条,分为八个大类,涵盖评分机制、路径管理、资源分配、节点撤换、情感评估、信息流通、公共议程设置和外部协同协议八项维度。

轮值小组整理后发布了组织公示稿:

“共识体系2。0草案拟定完成,公开征求所有节点代表及观察节点意见,反馈期为十天。”

这份草案没有一条由秦风亲自撰写,但每一条都与他三年来经历的一切密切相关。

黄志强半夜翻着草案,忍不住说:“哥,你看这份东西,它像不像是你写的?”

秦风笑了:“像,但不是我写的,是大家用我们经历过的那些事,把我从你们身上搬下来了。”

白程在修订建议书末页写了一段话:

“组织不该是框,是水。水有温度,有方向,但不会强迫谁被淹没。”

这段话最后被收录进《共识修订前言》,成为金风第一次制度自发演化中最具共鸣的一句话。

修订通过当日,组织平台数据波动极小,说明绝大多数节点在制度修订过程里保持稳定,没有恐慌,也没有抵触。

节点之间反而发起了四十七次小范围讨论,十六个区域自发制作流程培训图解,五个协同组织主动上报现有差异并提出同步意愿。

这不是管理层主导的升级,是组织自己从内部发出的一次“换气”。

晚上十点,临川服务站门口,灯还亮着。

白程一个人坐在石墩上看草案,有人问他怎么看这次修订。

他回了一句:“我希望以后每一次我多做点什么,不是因为你们制度没安排好,而是我真心愿意多做。”

“如果组织能做到这点,就比市里那堆平台靠谱多了。”

秦风回到办公区,走进楼上那个没人进过的资料室,打开最早一版服务积分草图,上面还贴着他当年写的草稿纸。

字迹歪扭,墨迹模糊,但那行小字还在:

“我们做的不是制度,是让别人愿意跟我们走的那条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