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重启我的人生 > 第四十三章 结构之上(第2页)

第四十三章 结构之上(第2页)

协作体协调小组提出新的积分计算模型,加入“服务情感满意度权重”作为调节因子。

模型本身没有问题,但触发了内部争议:

有成员说这在破坏共识公平,有人说这是因地制宜。

意见没有统一,最终采取了秦风曾经提出过的一种方式:短期并行运行、双模型对比、结果数据倒推机制。

三周后,平台分析模型运行结果发现新模型用户满意率提升六个百分点,投诉率下降三点四,服务员满意度增加明显。

协作体投票一致通过采用新模型,并建议总部考虑是否推向全网。

总部回复:

“本制度仅在本结构体内继续运行,是否推广由全体节点表决。”

与此同时,东岭联合体也在试行另一种结构方案。

他们不是内部制度整合,而是“结构体内制度自由化”。

每个节点可以保留原制度,协作体只提供资源协助与节点间问题调解,不干涉制度运行。

这种模式灵活但缺乏约束,第一季度服务协作频率高,但第二季度就出现了协调空白期,一度导致跨点协作中断。

总部提出警告,要求限期完成制度整合,否则撤销结构体运行权限。

东岭最终选择进行部分制度接轨,但保留原制度框架,形成“半结构统一模型”。

秦风在平台写了一段话:

“制度不是为了整齐划一,而是为了看见差异之后还能一起走。”

“结构的目的是支撑,而不是主导。”

“如果我们终将面对无数种制度并行,那么我们要做的是保留最基本的价值一致,而不是永远试图统一手段。”

到了第三季度,组织内已有七个协作体上线运行,占全部节点的百分之二十二。

平台设立“结构体评分模型”,从运行效率、制度演化能力、问题调节能力、节点稳定率、服务用户反馈五项打分,动态发布排名。

这个评分机制并不影响组织地位,但成为了激励创新的核心指标。

服务员、协调员、制度小组都开始关注结构体评分,作为改进方向和绩效参考。

组织第一次真正走进了“制度不再集中、结构多样并行”的治理模型。

秦风成为了制度平台的守门人,而不再是制度制定者。

他更多时间花在听各地结构体代表发言、看数据报表、调解突发矛盾,而不再写流程。

但他从未感到自己在被架空。

他说:“这正是我要的。不是我替大家定制度,而是制度能自己长出来。那才叫组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