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精神是:开放不是无门槛,使用需归于规矩。
但这一提案在提交当天就引发争议。
有人认为限制太死,容易让本已认可金风体系的合作组织望而却步。
有人则主张完全回收制度,不再对外输出,保留内部纯净。
会议争执一夜未果,第二天清晨,秦风敲了敲桌子,只说了一句话:
“我们不能把别人的混乱变成我们收紧自己的理由。”
“该收就收,但不退。”
“真正该处理的,不是他们的手伸太长,而是我们自己规则写得不够厚。”
他亲自领衔制定一份补充文件,名为:
“金风结构防反噬协议提纲”
核心条款如下:
第一,金风共识结构不可作为他组织商业营收说明用途
第二,所有引用必须经过节点级实名授权
第三,节点可设专属签名标识,用于防伪认证
第四,每季度开展结构被套用溯源调查,发现即撤
第五,任何假借金风名义开展对外谈判者,将列入组织黑名单并公示
这份补充协议在组织平台上线不到两天,就收到三十六个节点申请专属识别认证,二十一个自发提出合作终止,九个曾在外部使用金风体系的合作组织公开致歉。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有一个真实节点,因执行严格新规导致服务客户数骤降,服务员士气低落,后台被动反馈急剧增加。
该节点负责人留言:“我们是你们的真兄弟,但你们新规让我们像被盘问的犯人。”
秦风深夜在自己的账户上写下一段话:
“制度越清晰,越要学会用温度去让它落地。”
“我们不是查账的,我们是信任共建的。”
“如果一条边界必须建立在‘你是我的’这句话上,那共识就死了。”
最终版本的制度调整方案正式命名为:
“金风共识合作组织边界机制与信任保护体系1。0”
三十五页纸,十九条主项,附加七份使用示意图,成为目前为止金风组织内部执行难度最高的一次结构自守协议。
林嵘说:“我们不再是写制度的人,我们是在为制度写盔甲。”
秦风笑了:“制度能活下来,是因为它知道什么时候该穿盔甲,什么时候该给人一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