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内容只有一条:
“灰域信用主模型正式具备财政路径承载能力,即日起同步全国财政辅助流通链路,与系统结构权限一致调配。”
这句话传出去,整个金融圈安静了整整一个小时。
不需要解释。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秦川不只是掌握了系统,现在,他也能动钱了。
“财政路径承载能力”,是指灰域模型的“信用评分结果”将被直接纳入部分财政资源分配依据,并影响企业融资评估、专项补贴审核、利率贴息核算等核心指标。
这一机制一旦激活:
银行、基金、券商、投行、金融控股集团都必须以“灰域评分”为决策参考值之一。
这就等于——秦川不动手,就能决定谁的钱还能流,谁的资金被收紧。
下午两点,全国银行间信息登记系统首页悄然更新。
新出现一栏:
“灰域信用接口分支评级:可接入等级A~D”
短短两个小时,全国七家银行级核心平台立刻发出声明:
“已完成灰域结构映射测试”
“将视情况开放灰域通道融资评估支持功能”
“灰域信用评分纳入非核心评审路径供参考”
这就是妥协。
而妥协之后,是一场彻底的金权嵌套重构。
秦川并没有公开发声。
他只是悄然调出“迅羽资金主控链”的核心协议文档,在内部对接中嵌入一条指令:
“所有与灰域结构对接平台,将获得‘快速放款预审’资格,可参与灰域基金信用覆盖机制。”
这条指令当晚就被金融圈嗅出。
众多中型平台、高风险创业项目、地方政府资金协同平台纷纷涌入灰域系统申请评级。
第二天上午,灰域主控服务器访问量暴涨327%。
有人私下发消息:
“灰域不是系统,是一张金融生死簿。”
这并不是秦川的终点。
当灰域系统完成金权嵌套的那一晚,他在内部文件中新增一个词:
“全域基金调度层”
该层逻辑不再面向外部用户,而是一个底层资金结构整合引擎。
所有灰域评分在A+级别以上的平台、项目、个体,可申请进入“全域资金调度池”。
调度池资金来源包括:
原“重启基金”剩余款项
秦川名下全部离岸信托资金
全国范围内接入灰域平台的捐助性、回流性、平台聚合性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