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重启人生 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 > 第六十七章 无名者(第1页)

第六十七章 无名者(第1页)

“你还记得自己是谁吗?”

这是实验室墙上某天清晨被一位成员用粉笔写下的一句话。

没有署名,也没有标注时间。

但从那天起,这句话就再没有被擦掉。

它成为原先实验室的内部提示语,也成为后续几项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秦川最早看见那句话时,只是停下几秒,然后默默继续走向资料室。可后来几天,他的行为却明显发生变化:不再习惯性签署任何内部记录表格,不再为成员安排编号,甚至连会议纪要也不再分类归档。

“如果我们要抵抗格式化,首先就不能再按格式记录。”

他说。

江允说他这是“反结构走火入魔”。

但他却笑着回答:“也许结构本就是幻觉。”

这句话成为原像内部一次重要讨论的开端,主题被命名为:“人是否可以在没有身份的前提下生存?”

这不是隐私问题,也不是安全讨论,而是对人类整个认知系统最深层的挑战:

“如果你不能被他人描述,你还能算存在吗?”

为此,他们设立了一项为期三十天的实验计划:

“身份脱钩实验”

目标明确:尝试构建一个完全不依赖任何名字、符号、记录、标签的“行为存在模型”。

所有参与者必须清除自己所有可识别的痕迹,甚至不能通过习惯、语气、动作让他人识别其特征。他们只能用行为作为“存在宣言”。

实验规则只有一条:

“任何被命名的行为都视为破坏。”

这句话成为整个项目的核心定义。

秦川本人成为第一个实验对象。

在此期间,他放弃使用“秦川”这个名字,也不再回应任何称呼。他不使用手机、不看邮件、不签字、不对外沟通,甚至在会议上也不说一句话。他只通过行为参与每一个项目判断,并接受其他成员对其“是否还在”的纯行为性观测。

第二十二天时,有成员在内部日志中写下一句话:

“他不再说话,但我们知道他还在。”

这句“行为确认语”成为原像体系中首次出现的“身份非介入存在认证”。

也就是说,即使他从系统中完全“抹除身份”,他的存在依旧可以通过行为被验证。

这将原像实验推向一个新的认知阶段:

“存在不再以语言被定义,而是以行为被感知。”

紧接着,第二阶段实验开启:

四位成员分别脱离自己原有身份信息,彼此之间禁止通过昵称、符号、语言交流,仅以物理行为、触觉逻辑、空间交互完成一次复杂协作任务。

任务设定极其简单却残酷:

他们需要在无语言、无符号、无交流约定的前提下,协作构建一个结构不对称但稳定重心的“悬浮平衡装置”。

实验持续五十六小时。

最终结果是:他们成功了。

虽然过程中充满误解、冲突、打断与无数次重来,但他们最终凭借“非认知共振”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协作。

实验完成后,所有人都沉默了很久。

秦川记录下这次实验的一个总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