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我想重启人生 > 第六十九章 沉默流(第1页)

第六十九章 沉默流(第1页)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原像实验楼东侧那条小径已有人经过。

没人交谈,也没人刻意早起,但每天都会有几个人在同一时段出现在同一个走廊、同一盏未灭的灯下,停留一会儿,然后各自散开。

这种默契没有安排,没有指令,更没有记录。

却成为原像体系最具象征意义的“沉默交汇点”。

他们不说话,但他们知道彼此在。

这种“无语言协作状态”渐渐被外部社会称为“原像式协同”。

一开始,这个说法只是少数评论者在网络上的用词,用于描述某些不具组织结构却效率极高的民间合作现象。

比如:

城市边缘区居民自发建立的“低噪声物资共享点”、某高校学生匿名自救心理互助档案共享表、数十位自由职业者在无领导状态下完成公益远程平台开发……

这些协同结构,有一个共同点:

没有“谁发起”,只有“谁在做”。

而这种状态,正是原像所提出的“沉默流协同逻辑”。

秦川对此没有公开回应,但原像内部悄悄贴出一条公告:

“语言是路径,沉默是结果。”

这句话被写在角落,无日期,无落款。

而此时,外部世界开始真正重视“非结构行为模型”的研究。

联合三所高校的一份联合报告指出:

“行为不一定需要语言引导,但长期稳定协作状态中若存在自发流动与对等感知,极可能构建出无中心治理雏形。”

他们将这种状态命名为:

“沉默流社会原型”。

而报告结尾写道:

“我们不确定原像是否打算构建系统,但我们确定,他们已经构建了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与此同时,部分灰域高级成员再次提出希望访问原像实验室进行“非正式观察交流”。

这一次,原像做出了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回应:

“欢迎进入,但不得带入。”

意思是,欢迎你来,但你必须放下所有系统身份、语言背景、职务称谓、权力标识,只能作为“行为者”进入原像区域。

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语言抽离式会面方式”。

但也正因为这种极端方式,让首次进入者产生极强反差感。

其中一位访问者私下留言:

“我以为我来做交流,后来我发现,我第一次开始只是被动观察世界。”

这一反转,是原像体系传播逻辑的核心所在:

它不说服你,而是让你“经历另一种不解释的感知方式”。

而就在这种不解释中,原像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深。

社会上开始自发出现一批被称为“静组”的年轻群体。

他们无正式组织,无共同信仰,无明确目标,只遵循“行为在先,命名在后”的原则开展自助行为。

他们出现在灾后救援、医疗物流、知识补充、心理慰问等多个松散领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