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你们之前关心的一些数据都是在这里做的,你们可以咨询下实验室的同事。”
“关于碳基单晶高温合金本身,你们也通过江钢拿到了我们测试生产的合金,想必你们自己也都经过测试了。”
“现在项目的核心人员也都在这里,你们想问什么可以问了。”
走进实验室,林远立刻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
然后带着毕翰宇和几位关键人物来到会议室。
“毕江军,你们有什么想问的,现在可以问了。”
双方落座,林远打开电脑直奔主题。
“林总,请问。。。。”
一位戴着眼镜的教授立刻开口。
林远吓的差点蹦起来:“师叔,您可别叫林总,不然我老师要是知道了得从庐州专程坐飞机来揍我。”
问话的这位是材料学领域的大拿,和林远的老师冯宁川关系相当好。
虽然两人专业不同,但年轻时求学那会,眼前这位可是和老师冯宁川睡一个屋的。
所以林远叫一声师叔一点问题没有。
韦心逸转头看向毕翰宇,毕翰宇毫不在意的摆摆手:“你们学术界的事儿我不了解,也不参与你们的论资排辈。”
“我只是来要一个答案的,只要别耽误我的正事,你们聊得好原地磕头拜把子都行。”
韦心逸不再纠结,对于自己老友新收的爱徒,他早有耳闻,但今天还是第一次见。
“好,那自家人我就不见外了。”
“小远,你们研发的碳基单晶高温合金我们已经测试过了,数据确实和你们上报的相符,甚至有些数据表现的更好。”
“虽然这属于量产技术控制之内的正常数据起伏,可总的来说我们很满意。”
“材料生产出来就得用,现在我们关心2个问题。”
“第一,原材料价格和产量问题。”
“第二,未来你们深入研究的计划和方向。”
林远咧嘴一笑,伸手比划出一个八的手势:“8万一公斤,人民币。”
“至于产量问题别问我,问国防科工局的赵部长,生产线设备他们就给了一套。”
韦心逸、毕翰宇等人面无表情的转头盯着赵士林。
赵士林原本有些淡然的表情立刻变了,心里更是“咯噔”一下,不等众人询问他主动开口了:“我们又秘密下单了2条生产线的设备,国内已经在秘密生产了,这次是按照林总他们的要求生产的。”
“半年,最迟半年我们就交货。”
军部的毕翰宇还好说,关键是那么多领域的大拿都用不善的目光盯着他,他也遭不住这些人的发难。
得到这个结果,林远说起了产量问题:“现在一条生产线,每个月的产量在1180吨左右。”
“这是量产技术稳定后的理想情况,现在毕竟刚开始,还没那么理想。”
仿佛知道他们要问什么,林远主动开口了:“前期我们能卖的份额不多,每个月最多不超过50吨,我们要用。”
韦心逸有些着急:“这玩意你们要这么多干什么?国内多少行业需要呢。”
林远摇摇头,扭头紧紧的盯着毕翰宇:“我们要研发变循环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