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一共有3个速度线,或者说是3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只启动常规双发,这是常规巡航速度。”
“第二种状态,核心的变循环发动机同步启动,增加大推力,从而进入第二状态,即变循环巡航状态,这个速度的基准线是2。4马赫。”
“最后一种状态,三发全部开启加力巡航,速度起步就是2。8马赫,最高预计可以接近5马赫。”
“可一旦飚到最高接近5马赫的速度,飞机就做好舍弃的准备吧,这是死亡任务。”
“即使最后飞机回来了,相信我,毕江军你们可能也未必想要。”
“因为机体大修和三个发动机全部大修的价格。。。。。。在性价比上还不如买新的。”
毕翰宇点头,表示他明白林远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飞机哪怕回来了,大概率也要面临淘汰的命运,最不济也得全机拆解成零件,能用的当作备件,不能用的全部销毁。
100块买个新的和花70甚至80块翻新后还可能存在隐患,这个选择军部当然知道怎么选。
“林总,为什么我没看到起飞重量和最大重量,甚至连武器配置都没看见?”
相比其他性能,毕翰宇最看重这个。
买回来就是打仗用的,最关键的数据没展示出来,他还是有些不放心。
听到这个问题,林远展示出了一份更详细的数据。
长度:11。7米
翼展:10。4米
作战荷载:6。5吨
升限:17500米
常规巡航速度:1。8马赫
变循环巡航速度:2。4马赫
加力全开速度:2。8马赫
空重:19。5吨(block1版本设计预期)
最大起飞重量:45吨(block1版本设计预期)
武器配置:PL-15中远程空空导弹6枚(前4后2)、PL-10近远程空空导弹6枚(后2翼4)
最大航程:9700km
最大航时:48小时
“不是我们不展示,而是我们的设计还没有定稿,模型还没吹过风洞,所以我们还不能确定最终形态。”
“但你们想看可以给你们看看。”
“另外关于弹仓问题,也是刚才你们看见的腹部为什么结构这么复杂的原因我一起说下。”
“因为是无人驾驶,所以除了座舱空间省了下来,还有生命维持系统的空间也省了,我们就准备了2个弹仓。”
“都在机腹位置,每个弹仓可以装载4枚标准的PL-15,未来如果你们能把导弹做到小型化,那还可以挂载更多。”
“另外我们重新设计了整套智能化电传飞控系统,很多液压结构部件得到了进化,空间大大节省。”
“所以在左右机翼的位置,又腾出了位置,左右机翼可以各装载2枚近程空空导弹。”
“也就是说我们的金乌无人机,内置满配一共是12枚导弹,名副其实的火力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