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朝终点前行。
如果有敌人阻挡,那我会如鹰般嘶吼。
我不会做猎物
我会加入战争,战斗到最后!
因为我生于俄罗斯!
杰尼索夫听后笑道:“这首诗歌不错吧?”
萧鹏却一脸震惊:“这里和波多利斯克陆军学校有什么关系?”
杰尼索夫倒是一愣:“你知道波多利斯克陆军学校?”
萧鹏指着墙上的诗歌道:“这不是波多利斯克陆军学校去伊林斯基前线参战的时候的诗歌么?怎么在这里能看到?”
波多利斯克陆军学校是前苏联时期的一所学校,最早是步兵学校,两年后又多了炮兵学校,然后再过一年后……
这所学校没了!
是正经八经在战争中打没的!
在1941年9月30日的时候,德国发动‘台风’行动,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里基本全歼了布良斯克方面的苏军。当时莫斯科门户大开,德军随时可以一鼓作气攻下莫斯科彻底结束战争。深入距离莫斯科不到二百公里的位置。而当时苏联方面在德国面前压根就没有什么能拉出来一战的军队。
这时候站出来的就是波多利斯克陆军学校,校长斯米尔诺夫少将亲自带队,三千五百名学员冲上了伊林斯基前线——这些学员基本上都是不谙世事稚气未脱的少年,只有少量的教官是老兵。而他们的命令就是至少阻止德国五天!至于他们的武器?步枪、手榴弹、少量的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就去面对来势汹汹的装甲军团。
就这么一群菜鸟在人数、军备都不如对方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坚持了十二天等到援军到来,其中两千五百多人死于战场,大多数年龄不到二十岁。
也就是靠着他们改变了战争的进程,让苏联打响了反攻的号角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如果不是他们坚持的这十二天?恐怕莫斯科早就沦陷了。
不过也是由于他们死伤太惨重,而且活下来的人很多都成了老兵被送到各地战场,所以这所学校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墙上这首诗歌就是当年波多利斯克陆军学校的某不知名学员在前往战场时候创作的诗歌,没想到在这里竟然看到了这首诗歌。
杰尼索夫回答道:“别看我们这里比较偏远,但是这所学校时间可真不短,1953年我们这里建市的时候,一个当年参加过伊林斯基前线战役的波多利斯克陆军学校老教官是我们这里的首任校长,也把波多利斯克陆军学校的作风带到了我们这里。现在我才明白过来这是我们诺里尔斯克人离开这片大陆的好办法可惜员原来不懂事,不提这事了,我的房间到了。”
他刚要打开一个房间门,突然听到有人招呼他:“杰尼索夫,晚上学校的舞会你参加么?”
萧鹏循声望去结果整个人都傻了:“你怎么在这儿?”
第1833章发生什么也别太惊讶
萧鹏为什么这么吃惊?是因为打招呼的女孩是薇拉-阿莲托娃。她正裹着浴巾捧着一个盆从女浴室里走出来,头发还是湿漉漉的。
看到萧鹏后她也一愣,随即高兴起来:“萧,你怎么在这里?”
萧鹏指着杰尼索夫道:“我在他这里住两天,那个酒店太晦气,一天都没有住完就让警察抓走了。”他说完后眨眼道:“你也和杰尼索夫一样,不在这里上学还住在这里么?”
结果薇拉-阿莲托娃摇头道:“知道你住在这里罗莎肯定会开心的,不啊,我和我妹妹都在这里上学啊!”
萧鹏听后像是让锤子给锤了一下,薇拉是高中生?这好像有点儿造孽啊!
“你们都是十二年级?”萧鹏尝试问道。俄罗斯刚进行了教育改革,从原来的中小学11年制变成了12年制,如果十二年级的话就是十九岁。
说起来他们这改教育制度还挺麻烦,原来他们是十一年制,孩子七岁入学然后读完11年正好十八岁,而俄罗斯并依法规定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应征参军服兵役的义务,但是读十二年的话十八岁还没有毕业影响参军,所以可能俄罗斯兵役法也会修改。
这个年龄的话还不算很造孽。
结果薇拉道:“哦,我现在九年级,我妹妹八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