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鹏也没有因为他的没礼貌而生气:很多俄罗斯人都这样,他们不跟你客气,你也别跟他们客气。
那个中年男人对萧鹏伸出手道:“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捷列金,叫我捷列金就好。谢谢你救了我们。”
萧鹏和他握了握手:“萧鹏。叫我萧就好。”他喝了一口奶茶道:“你们这是怎么回事?”
中年男人道:“我们是‘斯巴扎甘诺娃’俱乐部诺里尔斯克分部的人,现在要回诺里尔斯克。结果路上车坏了,就在我们都绝望的时候看到了你的飞机——大老远就听到你这飞机的动静了!那时候我们直接把车给点着了提醒你,幸亏你看到了,如果你没有看到的话我们可就死定了!哈哈,感谢上帝,他没有抛弃我们!”
他一边说一边在胸前画了一个东正十字架。
同样都是信上帝,天主和东正用手指画十字架是不同的,天主是右手整个手自然弯曲拇指食指中指并拢,用中指点额头、胸、左右肩膀再双手;而东正则是上下右左,而且他们的手势也略有不同,要不然是手指张开四只手指画十字,要不然五指捏在一起画十字。
萧鹏听后指着自己的鼻子:“捷列金,是我救的你们你感谢上帝干什么?”
捷列金听后也不生气,而是笑了起来:“是上帝让我们相遇在一起的不是么?”
萧鹏伸出大拇指:“你赢了。你们刚才说什么俱乐部?这个‘斯巴扎甘诺娃’是什么东西?”
结果捷列金听到萧鹏这么说却急了:“你连‘斯巴扎甘诺娃’都没听过?你还是男人么?”
萧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没听过什么‘斯巴扎甘诺娃’怎么就不是男人了?
第1813章‘斯巴扎甘诺娃’搏击俱乐部
捷列金说了好久萧鹏才知道这个‘斯巴扎甘诺娃’到底是怎么回事。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斯巴扎甘诺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俄罗斯人被称为战斗民族还真不是没原因的。起码在自由搏击圈里最猛的人里,有两人来自于俄罗斯。一个是‘六十亿最强男’菲多-艾米连科,另外一个就是‘小鹰’哈比布-努曼格莫多夫。
前者就不用说了,听绰号就知道他巅峰时期多勇猛了:那是把地面技术和站立格斗技术结合的如臂使指的人物,从他24岁进军自由搏击圈一直到34岁的这十年里,总成绩33胜1负1无胜负,输的那场也是因为他刚进自由搏击拳第一年的时候眼角出血医务监督不让打判其告负的。那十年被称为‘菲多十年’。
而‘小鹰’哈比布虽然到不了菲多那个境界但是也是能做到摔打结合的人。其强悍的核心力量、近似于无解的摔跤技术和永动机一般的体力帮他弥补了站立技术的瑕疵,职业生涯29胜0负,同重量级无敌。包括‘嘴炮’康纳、‘钻石’普瓦利尔、‘腿王’巴博萨、‘王强’MJ等一众格斗强者,都是其手下败将。
而这两位格斗强者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那就是两人最初的时候都是玩桑搏的。在俄罗斯桑搏是最受欢迎的格斗运动没有之一,卡辛就是桑搏高手,而在‘三叶草’基地,萧鹏天天看里面的士兵练桑搏。
桑搏这个名字的意思来源就是‘不带武器的防身术’,现在被称为‘运动式桑搏’和‘格斗式桑搏’两种。
前者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比赛,后者则是用于实战。包括KGB和格鲁乌(俄罗斯军方特种部队)的成员都要学习格斗式桑搏用于自卫。是一种超强的格斗术,俄罗斯大帝就是桑搏高手。
(PS:再准确的说是三种,格斗式桑搏又分防守式和进攻式,后者又被称为极限桑搏,就是纯粹的杀人技。是KGB必修并且列为绝密,一直到苏联解体极限桑搏才被流传出去)
说起来桑搏跟大夏还是有点儿关系。
这事儿绕的有点儿远,要算到明朝时期。
明朝有一杭州人叫陈元赟。萧鹏更愿意叫他‘杂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哥们史书上的评价是‘幼聪敏,通经史,多才艺’,不过他十八岁的时候去赶考县学却落榜了,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什么的,反正他就再也没进考场,也就是说压根没有功名。
而他之后干什么呢?就是四处旅游,到了27岁的时候游到了少林寺,在那里待了一年多,负责看管陶器和药材,结果他在那里不但学会了制陶技术,还通过药材钻研了医术,顺便学了学少林武术。从他离开少林寺后又四处晃荡了几年,到了33岁的时候到了东瀛长崎,然后浑浑噩噩靠着写书法、做陶器混日子一直到了五十多岁。
而他到了五十来岁的时候认识了东瀛尾张藩主后,那人生就跟开挂一样!直接进入了东瀛上流社会,开始谈诗作赋品茶论道,甚至还改良了东瀛的烧陶技术,到了今天在东瀛那边还有被称为‘元赟烧’的陶器烧制方式,然后传播医术、书法成了名仕,59岁的时候还结婚生子。甚至死后遗体被允许葬入名古屋的德兴建中寺,那是什么地方?就是尾张藩祭祀先祖的地方,他们的先祖是谁?德川家族!由此可见当时陈元赟在东瀛的地位身份到底有多高!
但是他对东瀛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他四十多岁落魄的时候寄居在江户的国昌寺,那时候的东瀛寺庙一般来说就相当于免费的旅店,都是收留没有住所的人的临时旅馆,他在那里和三个东瀛浪人住在一起,在那时候就把少林武术、捕快的擒拿手教给了这三个浪人。这三个浪人分别叫做矾贝次郎、福野正夫和三蒲义辰,而这三人跟他学了些功夫后不断研究,竟然开创了著名的‘起倒流’柔术就被称为东瀛古柔术三大祖师爷。而当年东瀛人大量移民巴西,把柔术也带了过去,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巴西柔术。
而后来东瀛又出来一个叫嘉纳治五郎,这人是个柔术高手,最后把柔术进一步改良就变成了柔道。不过这家伙可不承认柔术是他祖宗非说是自己开创的新格斗技巧——东瀛人这点儿和高丽人其实差不多。
当然,东瀛也有讲究人。
东瀛公认的柔道第一高手并不是嘉纳治五郎,而是他的徒孙三船久藏。1938年嘉纳治五郎死后东瀛最有影响力的柔道师傅,72岁时候晋升柔道十段,是整个东瀛第四位晋升十段的柔道大师。独门绝技叫做‘隅落’,尽管现在那些柔道选手都知道这个摔技的原理,但是因为使用这个技巧要时时把控对手力道并且能迅速的使出,所以在整个柔道史上除了他之外还没有人在实战或者比赛中用出过这招。
在东瀛三船久藏的绰号就是‘柔道之神’!
而三船久藏就在自己的著作《道与术》说:‘柔道以元赟为开祖命矣’,瞧瞧,柔道不认自己和柔术的关系,却说陈元赟是他们的祖先,东瀛人的脑回路确实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