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平合上账本,走过,“娘子可是考虑清楚了。”
“此番没有回头路,昨日既已离去,今日为何又要来?”
巧文抬头,淡笑了一笑,“这衣裳很是奇特,怕曾叔你还不要呢。”
曾平也是一笑,慢慢伸出手去接过包裹,却没打开,只握在手里,“是那件长衫罢。”
“是。”
巧文仍一眨不眨看着曾平,对方转身。
“巧娘可知那提出重整脩束的翰林学士是谁?”
“不知。”
曾平坐至高座上,将包裹放至案上,抬头,“正是卢家大郎,卢照安。”
巧文眉头动了动。
“此番,你便明了,卢家人为何给你那信符。”
“不知圣意,到处寻之,没想到,一转头,劈头下了圣旨。”
“巧娘,你昨日问我,此番到底需何等衣衫?”
“是真的为民为子,还只是这朝堂争斗的又一摊水?”
“当时我也不知。”
“如今,想必你已是知晓了。”
巧文看那长衫。
“这衣裳行不行我不知道。”
“但各方忙于争斗,习与争斗,遇之此事首想的便是获利几何。”
“观之下来,竟只有你是切了意的。”
“这便是那信符的用意罢。”
“卢翰林此番想必与圣上同心,这阵势如此之大,只有皇帝了。”
曾平慢喝着热汤,看过来,笑道,“你知为何昨夜我放你离去?”
摇摇头。
“便是看那信符,才知此意啊。”
“如此,便无需你那长衫,也知如何办了。”
巧文仍是磨蹭着,点点头。
头越发痛了。
她好像对这朝堂之事,明争暗斗从来不熟,永远记不了心。
此刻,她只有一个想法。
原是六郎的那问话是那个用意。
“你会将此呈上,对吗?”
一定要涉这淌浑水,即使淌得满身污泥,甚至跌了下去?
“会。”
如此,这信符便与你了。
不论遇到什么,或许我可以为你挡一挡。
也不负这般为民请命之人了。
太阳高照,将这高厅照得明亮。
巧文看着,似乎看到一道虚影。
笑着,向她张开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