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从这些探子口中得知了惊人的情报:北方部落确实在集结兵力,准备在冬季来临前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这些“商队”正是他们派来刺探军情的密探。
更让朱樉警觉的是,这些探子提到,他们不仅要攻打边境,还与大明境内的某些势力有所勾连,计划里应外合。
“境内势力?是谁?”
朱樉紧追不舍。
“不知道,我们只负责传递情报,从未见过对方真面目。”
探子支支吾吾地回答。
朱樉意识到事情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他立即派出更多密探,一方面去边境外探查敌情,另一方面深入边境城镇,寻找可能的内应。
同时,他开始全面加强边境防务:增派哨探,加强城防,储备粮草,演练兵马。
朱樉亲自巡视各个边防要塞,检查防御工事,鼓舞士气。
每到一处,他都会与士兵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及时解决。这种亲民的作风,很快赢得了将士们的敬重和爱戴。
在一次巡视中,一名年轻士兵鼓起勇气问道:“殿下,听说您在朝中主张削藩,这是真的吗?”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等待朱樉的回答。
朱樉看了看四周紧张的面孔,微微一笑:“不错。不过我主张的并非简单地削减藩王权力,而是希望建立一个更加统一、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这样做,藩王们会同意吗?”
另一名士兵忍不住问道。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阻力。但只要是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事,就值得去做。”
朱樉语气坚定,“我相信,真正心系大明的藩王,会理解这种变革的必要性。”
将士们听后,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就在北境防务日益完善之际,京城又传来了重要消息:朱棣邀请几位重要藩王秘密聚会,据说是讨论太子健康问题和皇位继承事宜。
“这是在试探其他藩王的态度啊。”
朱樉看完密报,眉头紧锁,“四弟已经开始为可能的争位做准备了。”
他立即给京城的心腹密探下达新的指令:密切关注诸藩王的动向,特别是他们与军方的联系;加强对朱标的保护,防止有人暗中下手;同时继续收集朱棣的不轨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与此同时,朱樉也没有放松对北境防务的关注。
通过抓获的探子提供的线索,他的人终于在一个边境小镇发现了敌方的联络点。
这是一家普通的杂货铺,老板是一个看似憨厚的中年人。
但朱樉的密探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这个杂货铺经常有陌生人进出,而且每次都会与老板进行一些奇怪的手势交流。
“行动!”
朱樉下令道,“务必要活捉老板,并搜查店铺的每一个角落!”
一队精锐士兵迅速包围了杂货铺,将老板和店内所有人控制住。
经过彻底搜查,在地窖中发现了大量密信和地图,还有一些奇怪的药物。
审讯中,老板终于承认自己是敌方安插的内应,负责收集边境军情并传递给外部的探子。
更重要的是,他供出了边境内还有多处类似的联络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报网络。
朱樉立即派人前往这些地点,一举捣毁了敌方在边境的情报系统。
这一行动不仅打乱了敌人的计划,还缴获了大量重要情报,包括他们的进攻路线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