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追问道。
“这个书会每月都会举办诗文会,表面上是切磋文章,其实是在传递消息。”
朱樉立即明白过来:“难怪要选在国子监附近。借着文人雅集的名义,既不引人注意,又方便联络。”
更重要的是,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四海书会与假银案有着密切关联。
那些假银就是通过这个网络,悄悄流入各个权贵府邸。
“从现在开始,给我严密监视这个书会的一举一动。”
朱樉下令道,“所有参加诗文会的人,都要详细记录。”
然而就在调查即将深入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在搜查宋通的住处时,官兵们发现了一本特别的账册。
这本账册表面上记录的是布匹买卖,但通过仔细对比,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账册中的每笔交易都用特殊符号标注,这些符号与之前在通州货栈发现的文件竟然如出一辙。
“看来这个宋通不只是个普通掌柜。”
朱樉研究着账册说道,“他很可能是整个网络的重要联络人。”
正说着,一名密探匆匆赶来:“殿下,发现新的线索!那个杨举人今天突然出现了,而且他刚刚收到了一封急件。”
“急件?”
朱樉立即来了兴趣,“可知道是谁送来的?”
“是个年轻书生送来的。不过那书生的举止有些奇怪,像是受过专门训练。”
朱樉眼神一凝:“派人跟上那个书生,看看他还会去哪里。”
很快,跟踪的结果就传了回来。
那名书生在离开杨举人的宅院后,并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绕了好几个圈子,最后进了城西一家不起眼的酒肆。
“城西的酒肆?”
朱樉立即想起什么,“那一带不是有个叫‘醉月轩’的地方吗?”
“正是。这家酒肆就在醉月轩附近。而且据我们观察,最近这家酒肆生意很特别,白天门可罗雀,晚上却经常有人秘密出入。”
朱樉若有所思:“看来这又是一个联络点。不过……”
他突然想到什么,“等等,醉月轩是谁开的?”
密探立即回答:“是礼部郎中王明道的产业。这个王明道虽然官职不高,但在京城很有些人脉。”
“王明道……”
朱樉喃喃自语,“我记得他好像和吏部某个官员走得很近?”
“没错。据查,王明道与吏部主事李德全交情匪浅。而这个李德全……”
密探压低声音,“最近提拔得很快,据说是因为在选官方面很有手段。”
朱樉立即明白了什么:“原来如此!他们是想要通过吏部安插自己的人!难怪最近有些官员的升迁显得不太寻常。”
立即,他开始调整调查方向:“从现在开始,重点关注最近升迁的官员,特别是那些资历不够却突然被提拔的。要查清楚他们的银钱来源。”
与此同时,朱樉也没有放松对四海书会的监视。
他发现这个组织的活动似乎开始变得频繁起来。
“最近半个月,他们已经举办了三次诗文会。”
负责监视的密探报告道,“而且每次参加的人都不太一样。”
“名单给我看看。”
朱樉接过名册仔细查看,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但好像都和某些特定的官员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