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大军终于抵达宣府城下。
宣府守将带着文武官员出城三里迎接。
他们列队跪地,高呼:“恭迎三王爷!”
朱樉翻身下马,亲自扶起宣府守将:“诸位请起。此次奉父皇之命前来巡防北境,还望诸位鼎力协助。”
“这是我等分内之事,殿下客气了。”
宣府守将恭敬地说,然后低声补充,“殿下,城中已经备好了王府,请殿下先行入城休息,明日我再详细汇报北境情况。”
朱樉点头应允,随即率军入城。
宣府城高墙厚,城门坚固,显然经过了精心维护。
城内百姓得知皇子亲临,纷纷出门观看,街道两旁挤满了人。
朱樉微笑着向百姓挥手致意,显得平易近人。
宣府王府位于城中心位置,占地广阔,建筑雄伟。
这里原本是北方藩王的行宫,如今被改作了朝廷官员的驻地。
府内仆役早已准备就绪,见到朱樉率军而至,立即忙碌起来,安排将士们的住宿和饮食。
朱樉安顿好将士们后,独自在王府中转了一圈,熟悉环境。
在书房中,他发现了一些尘封已久的文件,有些是关于北境防务的,有些则记录了藩王与当地豪强的往来。
“有意思。”
朱樉翻阅着这些文件,“看来藩王们在北境的根系比想象中要深得多。”
次日清晨,宣府守将前来汇报情况。
他带来了一份详细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各个重要关隘和驻军位置,以及周边蒙古部落的活动范围。
“殿下,北境总体平静,但仍有一些隐患。”
守将指着地图说,“最近,我们发现有一些小部落活动频繁,似乎在积极备战。他们虽然规模不大,但若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朱樉仔细研究地图:“这些部落,是否有被人煽动的迹象?”
守将犹豫了一下,然后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最近几个月,有一些可疑的商队频繁出入边境,他们表面上是做买卖,但暗地里可能在传递消息和物资。”
“这些商队,可查明来历了吗?”朱樉追问。
“尚未完全查明。不过根据线索,这些商队似乎与秦王的旧部有些联系。”
守将低声回答,“特别是一个叫‘永安商号’的,他们的活动范围与那些小部落的分布惊人地吻合。”
朱樉眼神一凝:“永安商号?有意思。派人密切监视这个商号的活动,同时,加强对边境的巡逻,防止有人偷偷越境。”
“遵命,殿下。”
守将答应道,然后又补充,“还有一事需要禀告。城中有一些百姓和小商贩,最近似乎收到了一些谣言,说朝廷要增加赋税,引起了一些不安。”
“谣言?”
朱樉皱眉,“什么样的谣言?”
“说是因为削藩导致朝廷开支大增,所以要加重百姓的负担。还有的说,没有了藩王镇守,边境将不再安全,蒙古人随时可能南下劫掠。”
守将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