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拿别人的创意,自己复制一个,这放到现代就是抄袭呀!可偏偏这是在古代,所以大郎可以理直气壮地问而自取,丝毫没想到三哥的节礼也是他自己的创意。
nbsp;nbsp;nbsp;nbsp;莲心开始用愤怒的正义眼神盯视大郎的背影。
nbsp;nbsp;nbsp;nbsp;韩淲也在一旁有些无言,他看着三郎片刻,又看看莲心。
nbsp;nbsp;nbsp;nbsp;过了一会,他突然想到什么,一合掌。
nbsp;nbsp;nbsp;nbsp;“我有个法子。”
nbsp;nbsp;nbsp;nbsp;他扯一下莲心,让她把耳朵挪过去:“虽然三郎答应了,但也只答应今日下午过去教大郎。可如果大郎本身下午没有时间了呢?——我们背后做些手脚,叫你大哥的时间都被别的事占上,这样”
nbsp;nbsp;nbsp;nbsp;他和莲心对了个默契的眼神。
nbsp;nbsp;nbsp;nbsp;这样,大郎不就没有时间去找三郎,模仿三郎的节礼了吗?
nbsp;nbsp;nbsp;nbsp;第62章发散,耗子追猫和“人好肘子多”。
nbsp;nbsp;nbsp;nbsp;今天早晨开始,辛弃疾发现一群孩子有些不对。
nbsp;nbsp;nbsp;nbsp;回到屋子,他摇醒昨日和范如山拼酒结果日上三竿还睡着的范如玉,小声和她分享:“他们一定是在谋划什么事情!”
nbsp;nbsp;nbsp;nbsp;昨日的酒还没代谢完成,范如玉只觉得满脑子糨糊,躺在床上,仰面看着帐子顶,半天才:“啊?”
nbsp;nbsp;nbsp;nbsp;“你看啊,”
nbsp;nbsp;nbsp;nbsp;辛弃疾脱了鞋钻进被范如玉暖得热热的被窝,灵敏地躲过范如玉因醉酒而不太有准头的飞来一脚,气定神闲靠在床头,翘起脚,和她分析,“首先,姜夔那小子今日都不吹他的那首‘信州欢迎你’了,是不是挺奇怪?”
nbsp;nbsp;nbsp;nbsp;这
nbsp;nbsp;nbsp;nbsp;范如玉回想一番。姜夔这几天确实老是乌哩哇啦地在那里吹一首叫什么《信州欢迎你》的曲子,好听倒是好听,但你试试连续三天都听?
nbsp;nbsp;nbsp;nbsp;一天三顿饭只吃肘子,大家都受不了,更别说只听同一首曲了。
nbsp;nbsp;nbsp;nbsp;范如玉敢怒不敢言,只好转而抽刀向更弱者,这几日夜里都在辛弃疾快睡着的时候在他耳边悄悄唱《信州欢迎你》,引起了多次榻上打架。
nbsp;nbsp;nbsp;nbsp;但回想一下,好像今日确实没听见姜夔再吹?
nbsp;nbsp;nbsp;nbsp;见范如玉因这话陷入沉思,辛弃疾便又添了把火,朝范如玉凑近了些,又道:“其次,莲心今晨都不作词了!”
nbsp;nbsp;nbsp;nbsp;范如玉一想,不禁深吸口气。
nbsp;nbsp;nbsp;nbsp;确实。
nbsp;nbsp;nbsp;nbsp;以莲心前一天能在给范如玉交上来的作业中写出“未须愁菊尽,相次有梅来①”,后一天就能给姜夔的曲配词“信州地方阔,人好肘子多”这种忽上忽下的水平,她的每一首词都曾给范如玉在清晨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nbsp;nbsp;nbsp;nbsp;如果说姜夔是肘子,那莲心就是油。二者中任缺哪一位都不会有如此让人绝望的效果。
nbsp;nbsp;nbsp;nbsp;而今天早上莲心确实没再送词过来——这可能也是范如玉睡得如此安稳的原因——这着实是个有些反常的现象。
nbsp;nbsp;nbsp;nbsp;见范如玉终于相信了,开始疑惑地思索原因,辛弃疾一合掌,激动拍她肩膀:“对吧?是这样没错吧?”
nbsp;nbsp;nbsp;nbsp;辛弃疾神秘道:“玉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nbsp;nbsp;nbsp;nbsp;是啊,因为什么呢?
nbsp;nbsp;nbsp;nbsp;范如玉好奇心彻底被挑起来。
nbsp;nbsp;nbsp;nbsp;看见辛弃疾意味深长的表情,范如玉赶紧“哎哟”一声,半跪起来,给辛弃疾捏肩捶背,“郎主,跟我说说吧?郎主文武全才,人也勇猛,肯定愿意将见闻分享给我”
nbsp;nbsp;nbsp;nbsp;如此殷勤小意了半日,辛弃疾才说完后半句。
nbsp;nbsp;nbsp;nbsp;“——我也不知道。”
nbsp;nbsp;nbsp;nbsp;他嘿嘿一笑,翘着脚,快乐道。
nbsp;nbsp;nbsp;nbsp;守在门口的女使听见屋中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时,忍不住抬头,迟疑地望向屋里。
nbsp;nbsp;nbsp;nbsp;见范娘子的贴身女使田田姐姐也闻声而走来查看情况,女使赶紧询问:“姐姐,你看这”
nbsp;nbsp;nbsp;nbsp;里面没事吧?
nbsp;nbsp;nbsp;nbsp;田田站定,犹豫了一下,想了半晌,还是朝她摇摇头,“没事,正常。”随后拉着其余女使都站在门口守着,不叫任何人进去。
nbsp;nbsp;nbsp;nbsp;几人继续站桩,站了约莫一刻钟时,屋外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nbsp;nbsp;nbsp;nbsp;是辛四郎朝这边跑来。
nbsp;nbsp;nbsp;nbsp;他来得莽撞,又是个小孩子,女使们怎么也不敢叫他进屋,只能将他拦在外头,好言好语地请他稍候,问他是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