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二十年前,三娘和父母兄长就住在隔壁巷子。那时三娘有一个情郎,喜爱绘画,最擅画荷花荷叶和圆嘟嘟的莲蓬。二人如胶似漆羡煞众人,谁瞧了不说一句郎才女貌神仙眷侣?三娘的情郎不是本地人,没过多久离开益州回到故乡,离开时要三娘等他。三娘等了几年,家中突生变故,兄长欠了赌债,虞家无力偿还。三娘曾传信那情郎想要求他帮忙,却久久未能等到回信。
nbsp;nbsp;nbsp;nbsp;“三娘那时年轻不经事,竟然信男人的鬼话。要我看,她那情郎分明是找了个借口远走高飞,也只三娘信他功成名就时会回来娶她。后来,虞三娘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卖身于春意浓。可惜这事过后,虞家也算是散了,没过多久二老病故,兄长赌瘾再犯,被赌坊的人活活打死在街头。”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nbsp;nbsp;nbsp;nbsp;这个故事,谢汐楼曾听过另一个几乎一样的版本。
nbsp;nbsp;nbsp;nbsp;那个故事里,等候离开情郎的女子最终等到了情郎的回首,二人终成眷属至今恩爱,但这个故事里,虞三娘没能等到她的情郎,入了青楼家破人亡。
nbsp;nbsp;nbsp;nbsp;世间怎会有这么巧的事。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没有更多的问题,掏出几个铜板塞到老婆婆手中,算是答谢她的这几个故事,老婆婆接下,脸上沟壑中全是喜气:“老婆子我就说了几件往事罢了,哪里值当这些?贵人们若还有问题,尽管问,我定知无不言。”
nbsp;nbsp;nbsp;nbsp;一直没说话的陆回突然开口:“你可知虞三娘闺名?”
nbsp;nbsp;nbsp;nbsp;老婆婆回答得很快:“三娘叫思柔,还是隔壁秀才帮取的名字。她小时候,街坊邻里并不称她为三娘,只叫她柔娘。”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一日时间,范府内恍若隔世。
nbsp;nbsp;nbsp;nbsp;昨日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院落,今日只余下还为遣散的仆役,低着头耷拉着肩膀,在院子中来去匆匆。
nbsp;nbsp;nbsp;nbsp;郑治等人忙活了大半日,对宾客们一一询问后,将排除嫌疑者放离范府,只留下了案发时交待不清楚去向的,和前几起案发时恰巧在益州城中的。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和陆回回到范府时,郑治和堂木等候多时,一旁还跟着个步思文。这人跳脱惯了,匆匆行礼后冲到谢汐楼面前,要不是一旁纸镇拦着险些撞到谢汐楼身上。
nbsp;nbsp;nbsp;nbsp;陆回揽住谢汐楼,带着她后退一步,不悦之色清楚可见,只有步思文一人察觉不到。
nbsp;nbsp;nbsp;nbsp;步思文站稳身体,急急忙忙开口:“你嘱咐我的事已经办妥,我扮成小厮混入船夫群中,终于打听到一些消息。据他们说,昨日晚上范珲到岸边后,不仅将看管
nbsp;nbsp;nbsp;nbsp;码头的小工赶走,也将在岸边歇息聊天的他们驱散。范府下人嫌他们穿得他们哪有地方去?趁范珲不备,溜到角落的船上喝酒睡觉。”
nbsp;nbsp;nbsp;nbsp;“他们可曾看到什么?”
nbsp;nbsp;nbsp;nbsp;“昨晚宴会时间长,船夫们都窝在船舱中睡觉,只有一个人说他中途到船尾小解时,瞧见些奇怪的事,似乎有一艘船曾离开码头,正在缓缓靠岸。”
nbsp;nbsp;nbsp;nbsp;“可曾瞧见是哪艘船?”
nbsp;nbsp;nbsp;nbsp;“码头船并排停靠,我去了他当时站的位置,只能看到一排船尾。那时天都黑了,若有一艘船离开再靠岸,确实无法分辨究竟是哪一艘,或者具体停靠在哪个位置。”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认真思索,却不得要领。直觉告诉她这件事一定与案件有关,但案件还缺不少碎片,她一时半会儿无法将所有的碎片拼凑在一起。
nbsp;nbsp;nbsp;nbsp;“那人可说过他小解时是什么时间?”
nbsp;nbsp;nbsp;nbsp;“那倒没有。”步思文仔细回忆今日与船夫们的对话,“哦对了,还有一事,有个船夫提了一句,说他上午靠岸时,隐约记得两船间留的缝隙很大,但今日天亮后再去看,却发现那缝隙变小了不少。”
nbsp;nbsp;nbsp;nbsp;两条看似与案件无关的线索让谢汐楼陷入沉思,隐约有了些想法。
nbsp;nbsp;nbsp;nbsp;看来,她有必要趁着太阳还没落山前再去一趟后院码头,将步思文说的这些一一核实,顺便再去其他的船上仔细查看一番,兴许能有新的发现。
nbsp;nbsp;nbsp;nbsp;第42章渡口人18卿卿
nbsp;nbsp;nbsp;nbsp;范府后院码头。
nbsp;nbsp;nbsp;nbsp;数十艘船依次排开停泊在岸边,从南至北一眼望不到头。船只有大有小,样式却差不太多,乍一看没什么区别。
nbsp;nbsp;nbsp;nbsp;范珲的尸体已被挪下船,运到府衙请仵作解剖。官兵将码头周围层层包围,鸳鸯楼的画舫和范府的画舫另派琰王亲卫把守,连一只鸟都无法轻易靠近。
nbsp;nbsp;nbsp;nbsp;郑治昨晚喝醉没能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很是自责,今日格外勤勉主动。他跟随在陆回和谢汐楼身旁,一边随二人查看案发现场,一边介绍上午的情况。
nbsp;nbsp;nbsp;nbsp;“经过查证,昨夜晚宴中,只有两位宾客离开超过两刻,但此二人皆是离开与席间侍女鬼混,有人证,没有作案嫌疑,已经送出范府。现在仍留在府中的只有范府中人和昨日请的几个戏班子,哦对,还有鸳鸯楼和春意浓的姑娘们。”
nbsp;nbsp;nbsp;nbsp;鸳鸯楼昨日来了十多人,春意浓也差不多,谢汐楼很是震惊:“姑娘们全都有嫌疑?”
nbsp;nbsp;nbsp;nbsp;“姑娘们的表演穿插着进行,一曲唱罢后会返回歇息处,等到下一出表演前再回到宴会厅。姑娘们都说彼此没有离开过那院子,互为证人,但谢姑娘您也明白,这种证词做不得数。”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道:“园中可有范府婢女作证?”
nbsp;nbsp;nbsp;nbsp;“有两位婢女一直在院门附近,一直没离开,她们说鸳鸯楼和春意浓的姑娘们回来后未离开院子,也没见着其他人出入。不过许多姑娘回到院子后便进了房间不见踪影,那些房间下官看过,窗户可完全敞开直通后院树林,如果趁人不备悄悄离开也说不定。”郑治停顿了一下,补了一句,“有一人例外,便是三娘。三娘进屋后一直在练琴,琴声从未中断过,那曲子只有三娘会弹,所以她必定从未离开。”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没有接话。
nbsp;nbsp;nbsp;nbsp;她此刻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情感上想要相信郑治的话,理智上又无法马上相信他的话。
nbsp;nbsp;nbsp;nbsp;虞三娘是她在益州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帮她解决食宿,为她介绍益州情况,助她混入范府看拍卖。她于三娘而言,不过是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就算是感激她帮助芹儿,也不需要做到这种地步。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活了这二十年,虚假和真心自诩能分清楚九成九,三娘对她全是真心,偏偏这真心让此刻的她如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