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大明第一首辅结局 > 第九十章 ◎考试◎(第7页)

第九十章 ◎考试◎(第7页)

“是啊。”祝枝山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算了!”江芸芸小手一挥,“先相互考试吧,这几天就在屋里考,考前十天再去搭得小隔间模拟考。”

张灵治的诗经,和祝枝山一样,所以他两是相互出题,江芸芸和徐经相互出。

考中乡试那就是举人,据说每百名生员中,仅有一两名可以考中举人。

若是考中举人就能参加会试,从而去博一下贡士,

若是考不中会试,也能参加吏部的“大挑”,用举人这个名头去做知县或学官,也算步入仕途。

众人都说乡试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院试被称为“小场”,而之后的乡试则被称为“大场”。④

如此区分,第一自然是和考中的含金量有关,第二则是和出的题目有关。

院试重在考察天分和学习情况,考生有较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大都是活泼轻灵的小题,也就是寻常题目为一两个字,或一两句书,或半句,或截下,或截搭等题。④

乡试重在考察对四书五经的整体水准和自我阐释的水平,不仅考验学生的读书水平,更考验他能否在一众限制中脱颖而出,所以题目以典雅宏大、内容完整为主。④

乡试分三场进行,初场考四书义三道,每道两百字,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

第二场考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五道,诏、诰、表内科各一道。

第三场考试史策五道,三百字以上。⑤

其中又以第一天的考试最为重要。

第一场的出题与答题依据皆为以‘《四书》主朱子《集注》;经义主《诗》主朱子《集传》,《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

永乐后又规定统一以《四书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宗。⑤

也就是说上述的书都是考生必读书,也是最基础的书,因此衍生出来的注解数不胜数。

江芸芸现在设定的考试小月考就是按照这三天的考试内容来出题,自己出题也能巩固所学知识,算是双重复习。

众人出了卷子交换后,很快又开始做第一天考卷。

小月考没有限定三天时间,拿了卷子直接做,不像模拟考一样严格。

书房内只剩下窸窸窣窣的毛笔落在纸张上的声音。

日落黄昏时,徐叔激动过来:“考试时间定了!”

四人齐刷刷抬起头来。

“八月初九,十二,十五。”徐叔说,“我们要赶紧去报名吧。”

乡试的考前准备工作和之前的一样,卷子上要写考生父祖三代姓名、籍贯、年龄及本人所习经书名称,最后再去南直隶的衙门里盖章。

这场考试也要找人担保,只是不再需要秉生,只要五人结具就好。

“我们就差一人了。”徐经回过神来说道,“等会问问唐伯虎有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公子不要担心,剩下那人我早早就找好了,就我们隔壁陈家的那个小公子,家里养了好几只猫的那个,他性格好,定然不会做坏事的,若是可以,你们今日就一起去报名,也好吃了安心丸,之后安心备考。”

四人对视一眼,随后齐齐扔下笔:“走。”

那个陈小公子也很快就来了,瞧着也二十来岁的样子,身子纤细,大夏天的衣服也不见清凉,但见了人只是温和笑着。

徐经和他认识,就负责寒暄起来。

五人一起来到应天府时,门口已经排满了人,连巡城的士兵也过来帮忙维持秩序。

“好多人啊。”江芸芸看着熙熙攘攘的人,吃惊说道。

这是她考了这么多场考试中见到的最多的考生。

“年年这么多秀才垒在一起,自然多。”祝枝山苦笑着,“只怕是越来越多了。”

“今年大概也要有两三千人。”徐经也跟着叹气。

“好多啊。”江芸芸惊讶说道,“那大概能录取多少人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