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在不久后,接到了禀报。
看到朱标脸上洋溢着的笑,朱元璋挺好奇,问他道:
“标儿,你笑什么?胡惟庸那个愚人被你给点化好了?”
朱标一边开心的收拾奏章,一边说道:
“爹,胡惟庸是个聪明人,孩儿不仅把他点化好了,就连胡翊那里都点破了。”
朱元璋听了这话,还挺纳闷儿,“你一次解决了两件事?给他们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朱元璋立即伸手令朱标停下来,拍着自己的龙椅,说道:
“过来坐,到底使了个什么法子,这么神奇?”
“快过来,给爹细说说。”
华盖殿里,朱元璋批完奏折后,放松的听着八卦。
胡宅里。
胡惟庸一回到家,将公事也撂在一边,开始绞尽脑汁的构思起了诗词。
世子今夜暗戳戳的贬了他,但也通过一个喜盒,向胡惟庸传递了多层意思。
胡惟庸的脑袋瓜还是很清楚的,这件事现在都还在暗处,没有挑明,所以即便是亲大哥,他也不打算告诉。
给胡显的亲事接着张罗,至于胡翊的亲事,先断了这个念想再说。
至于他写诗的目的,则是要用一首藏头诗,告诉胡翊他成为了驸马人选这件喜事。
因为事情还在暗处,没有挑明。
就不必大费周章,更不能在书信里直白的说出来,恐怕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胡惟庸苦思了半夜,终于写出藏头诗,然后因为激动的睡不着觉,大半夜的将大哥从睡房里扯出来,弟兄二人美美的喝了点小酒。
胡翊在第二日的中午,就接到了胡惟庸的这封家书。
许公公将家书递给胡翊时,特意叮嘱说道:
“胡寺卿特意嘱咐了,这封家书要小胡大人仔细品味,知道他的意思后,回个话。”
胡翊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突然间这么正式。
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八句诗,上面写着:
胡雁南飞绕玉墀,
翊翎初展凤来仪。
天恩暗许朱门内,
选婿金笺隐翠帷。
驸衣未绣先传讯,
马踏香尘入紫微。
待君莫问寻常路,
君临鸾镜试婚衣。
诗写的挺好,说的是婚娶的事。
因为是从右往左写的,每一句的头一个字,从右往左念,合在一起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