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当然,具体怎么帮,他还要考虑一番。
“谢谢,谢谢胡老师!”
“胡老师,稿酬方面你不用担心,主编说了,只要您愿意写,报社会按照稿酬最高标准支付给您的。”
送走小陶和赵莉莉后,胡为民琢磨起该如何帮青年报。
对方说青年报要完之类的话,他也就听听。
原本的青年报销量在几十万上下,因为他的那部小说,销量才猛增到两百万份。现在,即使销量下降,百万份也是有的。
只要基础在,想要回到当初的几十万上下是很难的。
但是,《燕京青年报》又是如今燕京地区销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只要自己的作品持续在上面发表,自己在燕京地区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就会与日俱增。
这种好处,胡为民是很难舍弃的。
不过他之前说的也是现实问题,那就是他真的写不动了。
那么。。。。。。能不能和别人合作呢?
这个念头一出来,就如同在脑海里扎根一样。
他仔细思考一番,觉得还真行。
首先,他有人力资源优势,就是燕大文学社。
燕大文学社成员热爱文学创作,有不错的功底(相较普通人)。
其次,这种合作是有基础的,那就是他的大纲。
胡为民出大纲,文学社成员根据他给出的大纲写出后续内容。
最后,得到的稿酬可以按照贡献进行分配。
比如他提供大纲和思路,完全可以拿一半。
别看只有一半,千字平分也有三块五呢。
让一些天分没有那么高的文学成员赚上这份钱,对他们以后也有好处。
他脑海里那么多短篇小说,各个类型都有,要是不能充分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了。
想明白后,他的神情变得极为亢奋。
这活能干啊!
。。。。。。
想明白后,胡为民在下班后联系了文学社的查剑英和陈建公两人。
他把自己的合作想法和盘托出,然后就看两人陷入沉思。
查剑英和陈建公觉得胡为民的想法很好,这样做既能锻炼文学社成员的写作能力,又能赚钱,可谓一举两得。
不说其他成员,反正他们两人是动心了。
“胡老师,你看我们俩行吗?”
胡为民神情一怔,然后笑了起来,“你们要是愿意,自然更好。只是你们的水平已经能独立发表作品,为什么愿意接受我这种模式呢?”
是啊,要是能用自己的笔名在文坛闯出一片天地,谁又愿意为别人打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