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士族还没想到多少方法,但已然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比如这云深书院就是一种尝试,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有书院开办,幕后基本都是一些乡绅氏族,也是想要慢慢化解寒门与士族间的坚冰,加深双方之间的交流。
可惜在于建中看来,书院并没有消弭这种矛盾。即便朝夕相处中有一些寒门学子与士族子弟有了往来,但双方都十分了解彼此身份差距,想要真正的交心是很难的,反而因为都是一群不善遮掩、年轻气盛的学生,从而越发争锋相对起来。
于建中对此也是头疼不已,他有心改变僵局,却发现根本无能为力。
富家子弟与寒门学子之间就像是有一条无形的河,泾渭分明地将他们隔离开来,分成对立的两方阵营,谁也不愿先低头示弱。
直到这天,于建中收到了老友纪逢礼的来信。
一篇文章看完,于建中就如大暑之日喝了一碗沁人心脾的凉茶一般,胸膛肺腑间都是一阵舒爽。
“妙啊!实在是妙!”
好的文章便是如此,叫人身心舒泰、如闻仙乐。
纪逢礼以与其孙女的交谈出发,由“校服”引申出士族与寒门的对立,直截了当地将双方最核心的矛盾给指出来,不仅如此,他还由此延伸到皇权与世家的争端,点出如今世家与寒门面临的相争局面。
谁也不敢说自己能解决这种天然的阶级对立,纪逢礼也不能,他只是在文中点了点,便开始述说校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人与人相见,第一反应必然是打量对方的面貌衣冠,面貌不提,而衣冠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往往士族锦衣华服,寒门一袭白袍。
衣冠是区分人与阶级的表象,因此要想消除阶级矛盾,首先就要令双方都脱去这衣冠,着一样的衣裳,谁也分不清彼此出身如何,如此便可用最纯粹的人品修养互相交往,真正以心相待。
正所谓,抛去浮华外衣,方能得见真心。
纪逢礼文采斐然、学识渊博,整篇文章旁征博引、鞭辟入里,更难能可贵的是言之有物,其方法也不难,甚至可以说极为简单!
即便还未实行他所说的校服之法,于建中看完信,心中却已然信了大半。
“这法子绝对有效!”
一种莫名的预感在他心头涌现,于建中越想越妙,一时情绪激昂,难以平静,不禁又大笑几声,高声呼唤仆从进门。
“快,叫其他几位夫子来!”
很快,书院内赋闲的几位夫子都来了,见到于建中纷纷举手行礼。
“山长,不知唤我们来有何要事?”一位夫子问。
于建中摆摆手,满面笑容地将手中书信递给众人:“你们来看看这个。”
一人将信纸接去,才看一眼,便像是被吸住了眼球一般,一动不动了。
其他夫子见状,也都纷纷凑过去,一同观看。
整篇文章不长,才不到千言,不过片刻就能读完,没一会儿,书院内就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此文真乃妙笔生花,绝对是大家之作!”
“不错!全篇行云流水、字字珠玑,读来便像是品了一碗香茗一般,回味无穷啊!”
更有人斩钉截铁道:“若这篇文章所言为真,绝对能名垂千古!”
室内一时静默一瞬,随即众人对视一眼,皆是默认。
他们身为书院夫子,最能感受到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僵持局面,若校服真能解决这个问题,那绝对是开了一方先河,未来必然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