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拿出个布袋子来,里面分门别类地装了许多东西,还有一个钏子,想必应该就是洛阳铲了。我有些惊诧地看着师父,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师父,带这么多真的好吗?”
“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些人的思想肯定比较传统,并且都很保守,所以有些东西是会有忌讳的。东西带的齐全一些,肯定好好一些,你想想,上次我塞这么多东西是不是也派上用场了?有些东西,宁可多,不能少。哎,你们年轻人,应该是有活力才是呀,怎么这么怕麻烦呢?”师父看了看我们,摇了摇头说道。
“不是啊,师父,我们不嫌这东西多,只是有些东西我们实在是不知道怎么用啊。”郭凯拿着那个铲子说道,可能郭凯以前也从不看什么盗墓小说之类的,对这方面接触比较少。我小时候在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时候,见过这样的铲子。
洛阳铲,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洛阳铲据传为中国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者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来到他家附近一个叫孟津的地方赶集,转了一会儿,他便蹲在路边休息。李鸭子平日里以盗墓为生,所以他经常想的也是有关盗墓的问题。这时,他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包子铺,卖包子的人正准备在地上打一个小洞,他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鸭子的兴趣。因为他看到,这个东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带起很多土。盗墓经验丰富的李鸭子马上意识到,这东西要比平时使用的铁锨更容易探到古墓,于是他受到启发,比照着那个工具做了个纸样,找到一个铁匠照纸样做了实物,第一把洛阳铲就这样诞生了。据考证,打造出第一把洛阳铲的铁匠叫做陈印娃,现已故去。
在“盗墓小说”《鬼吹灯》中,有关盗墓工具的详尽描写,但主要是“洛阳铲”(洛阳的盗墓者以李鸭子发明的“洛阳铲”闻名)、探杆和绳索等。可见古代的盗墓工具还是比较原始的。在我的印象中,洛阳铲便是盗墓贼用得最多的东西了,当然除了盗墓贼之外,洛阳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考古、钻探、建筑等领域。最早将洛阳铲改邪归正的就是考古学家卫聚贤,他发现了这种工具之后马上意识到其在考古上的价值,并且积极推广在考古活动中使用。
我了解的洛阳铲也就只有那么多了,可是我们是去旅游探险,又不是去盗墓考古,师父交给我们这洛阳铲是什么意思呢?我也有些纳闷了。
“别小看了这铲子,关键时刻可以派上用场。虽然你们这次去的是白雾村,可是在那个地方,有什么风险都是未知的,有一件比较硬的工具总是好的。”师父把洛阳铲从那个布袋子里面拿了出来,递给了我,“好了,这布袋子里面还有个锦囊,关键时刻打开,对你们会有帮助。时间也不早了,我要关店了。你们也好回去好好准备准备。记住我今天说的话,别太掉以轻心了。”
“徒儿谨遵师父教诲!”我向师父鞠了三个躬,以表示感谢。郭凯见状,也跟着我做。
“行啦行啦,回去吧!希望你们都能安全的回来,回来后,能够完好无损地来找我喝喝茶,下下棋,我一个老头子也走不动了,年轻的时候到处走,现在老了,只好宅在一个地方了。”师父说着,有些感慨当年的自己了,想起那些往事,师父总是有些怅然。
“师父,我们会好好保护自己的,你老人家也别太担心了。”我安慰着师父说道。
告别了师父,我和郭凯提着布袋子准备回学校,总感觉我两怪怪的,像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进城的土包子,瞬间形象就大跌了。在超市里简单的买了些东西,包括吃的用的。高磊说今晚还有一个简短的会,所以务必就要抓紧时间了。
等我们到会议室的时候,人基本上都来齐了,看着我和郭凯一人背个大背包都十分惊讶。
“来啦。”高磊微微笑着,赢了过来。
我扫视了人群,主要是看美焕来了没有,我看见了美焕坐在沙发上,微微对我笑了笑,我看得有些出神,直到郭凯用手臂动了动我,我才醒过来。
定睛一看,就连受伤的叶冰也来了。叶冰见我看着她,笑了笑说道:“学长,你来啦,我们都等着你呢。”我看看叶冰的脚,纱布已经拆开了,昨天那肿起的地方已经消散了。
“是啊,脚没事了吧?”我只是平淡地关心道。
“还好,能够正常地走路了。”叶冰说着,眼睛里流露出感激地眼神。
“大家来商议商议,明天多久出行比较好,大家的时间比较方便些。”高磊说着,就看了看我。
“其实我随便多久都可以,主要是看大家的时间怎么样。”我平静地说道。
接着会议室就开始议论纷纷起来,有的在说着关于白雾村的神秘,各种猜测,甚至怪兽这样的说法都被他们说出来了。当然更多的是讨论路线和出发时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