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由翻译层面上反映出的男女差异,作者收集了很多数据,对比了同一本书的不同译本里,男女译作者的数量,发现女作家的作品大多由女翻译家来翻译。
然后进一步去对比男女翻译下的不同,以及女性翻译下女权的创造性叛逆。
闻年花了半小时仔仔细细地看了整篇论文,他不自觉地看了一眼正低头认真的何栩,笑了一下,真不知道这小脑袋里到底是怎么发现这些的。
闻年不是文科生,他对于文学的感想是理性的,但他看了整篇论文,却觉得自己很能认同那个观点,似乎自己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形。
闻年向来是喜欢理科世界的深邃的,但他同样承认文科世界也是深邃的。
真的也同样有趣啊。
闻年突然在想,何栩那个小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
他们好像站在一起,就会自动失语,两个人好像有什么薄膜隔着一样不得劲。
闻年至今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何栩面前,变得也扭扭捏捏一样不得劲。
他们好像从来没有交流过什么其他太多的东西。
闻年是个交际很广的人,他的项目需要合作,所以他常常和同项目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或者是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时候会灵光一现,得到偶然的意外之喜。
闻年觉得交流是个再正常不过,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动。
但他很奇怪的,却没有和何栩有太多的交流。
明明他们已经算得上认识很久了。
何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都在想什么呢?
闻年觉得何栩像笼在一团雾里,让谁也看不清。
谁都没有真正走进过。
那时,如果一个人想得到一个问题的相关回答,会在浏览器里输入关键词,就会得到一系列的解答。
闻年想着想着就把何栩的关键词——何栩的名字输入了搜索栏。
闻年都被自己下意识的动作弄笑了,何栩还只是一个学生,应该是不会有他的词条的。
这样的搜索毫无疑问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如果要了解何栩,好像只能去接近他,和他聊天,才能实现解惑的目的。
闻年想叉掉那个页面,但他又想,网络上是记录了所有的痕迹的,只要在上面出现过。
或许何栩发表了不止一篇论文呢?
他向来是什么都不肯对别人说的。
闻年点了搜索,本来闻年以为会只有那时论文一个词条,但却跳出来了好几条。
闻年从前几条浏览量比较高的开始看下去,《师画人生,时代注脚》人物通讯,通讯作者:梁语,通讯员:何栩(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