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苏屠户家又陆续买了盐,糖、调料、还有其他生活必须的用品。糖和调料倒是没有多买,关键时候这些东西就很鸡肋。因为盐的数量有限制,他们不得不多跑了几家,才买够大半年的量。家里只有一辆马车,他们又买了辆驴车,路途遥远,牛车不如驴车方便。如果两辆马车的话,太招摇了,不安全。如此又过了两个多月,眼看着马上就入冬了,人们依旧没有等来一滴雨。田县令已经五十多岁,近一年都在忧心农事,身体每况愈下。家里人一致让他辞官,只是这个时候他不想撂挑子,一直强撑着身体。他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头发一下白了好多,上个月更是一病不起。实在没有办法,最终只能辞官。如今修养了大半个月才堪堪好了些,只是到底身子骨远不如从前。他们一家收拾收拾回了南方故乡。他们这些地方官,都不能在当地任职,都是调往他乡上任。如今离乡几十年,终于可以回归故里。田雨薇因为嫁给了蓝钰,没有跟父母走。蓝钰要带着她和孩子去他师父那里。他想着他爹还有个小儿子养在身边,而他师父无儿无女,以前他就说要替师父养老,所以他的姓一直跟着师父,没有改过来。孟远山见儿子心意已决,也没有多劝。他也感激蓝钰的师父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把他养大成人,更是教他一身功夫。只是理解归理解,他还是抱着五岁的小孙女不放。四十多岁的人了,哭得不能自已。他错过了大儿子的成长,小儿子都是自小被他后来的夫人宠的不成样子,又有些顽劣愚钝,跟他关系一直不融洽。他深知自家夫人对大儿子一家不待见,他小孙女没有祖母疼,他这个做祖父的自然要多偏爱一些,所以祖孙二人的感情自不必多说。祖孙两个抱头痛哭,本来准备出发的蓝钰只能又多待了一天。后来还是趁着夜里女儿睡着了,他才抱着她坐上马车,挥别了父亲。“到了就给爹来封信,以后稳定了爹去看你们!”孟远山老泪纵横地喊道。“好,我记住了。爹,您要好好保重,凡事不要强出头,有什么事就去找我!。”孟远山重重地点头。街上的有钱人家也越来越少,百姓们不免恐慌起来。田雨薇来道别的时候,也让他们早点去投奔苏梦晚。此时,苏家也不免着急起来。好在没几天苏屠户就收到了女儿的来信。这会儿就看到女儿的回信,心里很是激动。果然和他们想的一致,信上让他们尽早收拾东西,出发去她们那里。还叮嘱他们要准备哪些物资,路途遥远要人手一把防身的武器。还有路上多带些人结伴而行,途中看好孩子云云,事无巨细地都写了出来,可见她对家人的担忧。一家人围着苏屠户看完信,都赶紧收拾东西。苏屠户家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逃荒用品,看得出来他们为应对灾年做了充分的准备。苏屠户对儿子说:“你们带着媳妇都回趟娘家,问问他们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走?愿意的话就让他们收拾收拾,咱们三天之后一起出发。”“小山你们两口子不用回娘家,小山就去趟你舅舅家。我回苏家村。”“孩子他娘,你给马车棚子外面缝一层破布搭上,这样也能掩人耳目。一家人分工好,都赶紧行动起来。小兰和张氏一起把马上缝的外面看上去破破烂烂,这才满意。张氏让小兰看着孩子,她抽空去找了秋霜。秋霜早几年,就嫁人了,还是张氏保的媒。在她孩子满月的时候,张氏就把她的卖身契还给了她。秋霜知道感恩,这几年一直和苏家走动。她嫁的人也很能干,是张氏在镇上认识的一个老姐妹家的儿子。张氏来的时候,秋霜正在洗衣服。看到张氏,秋霜慌忙站起来在身上随便擦了几下手,热情地喊道:“夫人,您来了,快进屋来喝口茶。”“不用,你忙你的!我就来问一声。如今日子越发艰难,你们一家怎么打算的,可打算离开此地?”“不瞒您说,我们也想离开,只是我婆婆舍不得这里的宅子,一直没下定决心。”“我们后天就要走了,去找晚晚,问问你们去不去,如果去的话就早作准备,我们一起走。”“这么快!容我们商量商量,晚上我去找夫人。”“那好,我先回去了。你们可要早做打算。”下午家里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其他人都很高兴,只有老大媳妇周氏一脸不快。张氏看出了端倪,便问道:“老大媳妇,你娘他们怎么说?”“他们舍不得家里的地,还有那几间破房子。还说……还说……”看着周氏吞吞吐吐的,张氏直接问苏大山,“大山,什么情况?”苏大山说起他丈母娘一家,也是无语的很,之前他爹就让他们通知亲戚们早点买粮,早做准备。他自然也去了丈母娘家,结果人家直接说没钱,让苏大山借他们些。苏大山深知他们一家的德行,可不惯着他们,通知到位就行,至于买不买随他们。平时逢年过节,他们带的礼物都会比一般人多一些,至于钱那是一分不会给的。他深知这个口子不能开,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他们没有来打秋风的原因。开始他们女儿一直没有身孕,他们心虚不敢闹。后来看着苏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也起过心思,只是周氏听苏大山的,两口子都想为了自己儿子攒钱,那是一点钱也骗不走。他们家也不敢来硬的,女儿的小姑子可是官太太,他们可不敢得罪。还有就是,他们才一个宝贵儿子,苏家三兄弟,个个是孔武有力的杀猪汉,他们真不敢硬找茬。所以每次苏大山两口子走亲戚,岳父岳母一家都没给点好脸色,但是礼品每次照收,周氏也越来越不:()小秀才的娘子又和人干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