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生意
“哥,快起来快点,我把你的白龙马都牵来了。
刘平安自从张掖县回来连铁厂都不去,一连十几天除了在家待着,就去地里看看长出来的麦苗。
要不是妹妹三丫非要缠着他骑马玩耍,刘平安可能还会一直黏在家里,现在千户所已经正常运作,种完地之后除了一些老幼女人需要下地拔苗除草,其他男人不是在铁厂,就是找点别的活计赚点零花钱,至于练兵也只五天练一次,半月一大练,不影响平时劳作。
驾驾,刘平安心情舒畅带着兴奋的三丫和几个亲卫骑兵在草场玩起了赛马,三丫的枣红马还没成年,追不上刘平安的白龙马,在后面大呼小叫。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让刘平安心情及其放松,这一小片草原是他们千户所牲畜专用草场,要是放在内地可能早已被无地可种的农户们开垦成田地了。
大西北人烟稀少,但从不缺草场,要不是没有草原部族需要的物资加上置换战马不易,刘平安非买个几百匹不可,骑兵才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
“哥,哥,你怎么不等等我,三丫下马拿着小鞭子吓唬刘平安,要打他。
呵呵,刘平安做了个鬼脸,让亲卫拿出带来的吃食,甜点和三丫坐在草地上大吃大喝起来,这一天可能是刘平安除了新婚之夜之外最高兴,最放松的一天。
刘平安作为张掖县临时最高军职武将,当然不敢在家里继续沉迷下去,在草场回来的第二天就开始视察铁厂,各烽火台和制造军械的作坊,并跟唐掌柜商议让其从西安府购置茶叶,布匹等物资。
刘平安本质还是个生意人,做买卖也是他的本职工作,从西安府购买茶叶,布匹,加上千户所生产的各种铁器,跟吐蕃或者跟卫拉特两个万户交易皮毛,草药或战马,都有利可图。
如果是以前刘平安不敢这么做,在河西走廊当地将门世家几乎垄断了草原各部族的贸易,外人想都不要想,但现在除了嘉峪关还驻扎边军其他河西边军大部分都调去京城或者陕西,特别是在张掖没人敢找他麻烦。
为了能促成跟外族的贸易,刘平安特意给远在榆林的丁家山写了一封信,信里面刘平安向丁家山保证,只要丁家当中间人帮忙联系客户,他赚的钱全都会交换战马武装张掖县户所军,并且刘平安还会适当给予丁家山家族一些份子钱。
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差错,刘平安一直没等到回信,丁家山亲弟弟丁家林自己做主答应了刘平安要求,草原部族需求旺盛,不会耽误他们丁家买卖,你有多少他们要多少,自己用不了也可以卖给其他部族,特别是茶叶和铁器,不愁销路。,
跟吐蕃的交易主要由唐掌柜完成,因为有自己的铁厂,加上丁家的引荐,唐掌柜跟吐蕃汪海部的生意很顺利,只用少量茶叶布匹和大量铁器交换了三百匹战马和一些牛皮。
当唐掌柜满载归来笑着说起价格之后让刘平安欣喜若狂,在张掖一斤铁四十文,但制成铁锅,弓箭箭矢,价格翻了何止数倍,草原贸易真他娘的赚钱。
赚钱归赚钱,但一年也就交易一次,而且也不敢多交易,谁知道会不会起了贪念而引发抢夺,到时候血本无归,当然也有可能对方血本无归。
刘平安做的只是小买卖,在嘉峪关外跟西域人做交易的大商号背靠边军,一次交易光驮货的骆驼可能都要几千匹,他只能算小打小闹。
另外战马方面刘平安算运气好,不管是吐蕃还是草原其他部族,平时跟大周做生意全都盯死战马,尽量不让大周增强实力威胁到他们自身,所以不是你有钱有物质就可以换到战马。
这次吐蕃汪海部愿意交换大量战马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周差点被东胡人灭国,所以吐蕃人一看,大周真是孬种都快不行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大周朝被东胡人击败并且失去大量土地确实让草原上各部族起了心思,以前大周强大之时没人敢动虎须,但现在跟大周说话的声音都比以前大不少,特别是西域几个部族这几年跟大周哈密边军,嘉峪关边军冲突不断,追根到底还是大周被东胡人收拾了一顿,西域各国觉得东胡人行他们也行。
吐蕃马,高原小型马品种耐粗饲,抗病力强,持久力好,但是跟草原上的马匹略有不同,速度慢,不适合长途奔袭。
刘平安却很满足,张掖跟内地不同,这里几乎全是骑兵作战,要是没点骑兵他连反击的能力都没有。
刘平安借着张掖县临时守备的机会向其他千户所招募了一百骑兵,没错,刘平安自己的千户所除了黄家马奴那一百来人,没几个会骑马也当不了骑兵,本地人却不同,十个男人七个会骑马,个个都是骑兵种子。
我终于也有了一支一人双马的两百骑兵,刘平安望着升任把总的黄大带领数百人在草场展开队形训练心里一突,他突然想起了那支纵横欧亚的蒙古铁骑,自己这支骑兵队跟人家相比绝对是渣渣,就算东胡骑兵自己也不是对手。
刘平安在想,自己的骑兵在同等条件下如果打不败东胡人,那么就必须改变战术,或者给骑兵武装起来,想改变战术没多大用,骑兵讲究的是纪律是战争经验,后世所有人都在吹蒙古铁骑,却不知道强在哪,其实不是营销号说的射箭射的准,蒙古骑兵最大的战术一个是佯装撤退在反身进行反包围,另一个就是靠着全军百分之四十的重甲骑兵进行突击,打乱敌军阵型,再用轻骑兵包围。
很多人说重甲骑兵没用,胡说八道,蒙古西征一个重甲骑兵配属六匹战马,你敢说没用,笑话,就是在东胡和大周,突击对方军阵大多用的也都是重甲骑兵。
另外蒙古骑兵有个特色那就是因为战马多速度快,可以玩闪电战,在古代谁能玩过蒙古骑兵。
打造战甲,给战马穿上衣服。刘平安定下决心之后马上召集人手打造骑兵重甲,刘平安认为暂时他没有出击草原的能力,但必须有适当正面野战的能力,要不然敌人一来,就窝在城里不出来窝囊不说,还容易让敌军分兵劫掠老百姓。
时间一晃而过两个月过去,刘平安这段时间穷的差点拉血,甚至自己家里那五千两压箱底存银也用掉了四千两,要不是他娘孙大凤哭天抹泪一千两都剩不下
给重步兵打造铠甲,再加上要把二百骑兵转换成重骑兵,需要的银钱是笔天文数字,要不是铁厂吐蕃贸易,每月能带来将近二千两银子收入,刘平安根本不可能继续下去。
至于向三边总督要钱,别想了,丁家山来信说现在杨知学因为筹集军费之事正在陕西各府县刮地皮,闹得地方士绅豪族怨声载道,杨知学不光刮了陕西,因为四川也来了三万军队驻扎在陕西防备东胡人,杨知学要求四川必须提供这三万人的军饷,粮草,因为此事两方巡抚直接闹到京城,都说自己没钱,最后还是内阁首辅沈若林做主,四川三万军队的钱粮由朝廷承担才算过去。
秋天终于到来,平山千户所的百姓个个面带笑容,有粮食就有生存下去的动力,刘平安当初以为秋天下地收粮跟山西老家一样,拿把镰刀就下地,但真实情况却是古代也有收割机。
没错,虽然不是动力收割机,但几匹驽马拉着专用刀具,上面坐着一个人操作,走到哪,麦地一定范围之内全被放倒,效率比人工要高不少,真要全靠人工每户五十亩地累死也不一定收不完。
平山千户所田地里全都是人,男女老少各家各户只要能动的全都下地收粮,刘平安制定的规则简单无比也极其丰厚,只要愿意下地干活,你一家人拿的粮食随便吃,二年吃不完。
刘平安有这么大底气,原因就在于土地太多,粮食足够百姓分发,又不用纳税,给少了大伙肯定有怨言,倒不如大方点让老百姓生活过得好一些,可就算这样,粮仓还是装不下,剩余三万石粮食。
刘平安担心百姓咬舌根子,让张秀才告诉老百姓,剩余粮食将会购买军械,保卫张掖,给大伙提供安全。因为来张掖之前朝廷规定的是老百姓自己开荒,开出来的土地出产的粮食,全都归自己,不用交税但必须每户出一兵并且自带粮食。
但刘平安这里比较特殊,千户所用的牛马几乎全都是刘平安自己出钱购买,另外包括种子,农具也都是他出的钱,最重要的是很多百姓家里的棉衣吃食都是刘平安提供,有些人也许会不满,但是大部分明事理之人能分到这么多粮食也算心满意足。
不说别的,如果按照朝廷规制,每二户给一头牲畜,平山千户所就不可能种这么多地,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