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大明海船 > 第一百零五章 北疆风云一斯科别列夫(第1页)

第一百零五章 北疆风云一斯科别列夫(第1页)

第一百零五章北疆风云(一)斯科别列夫

沙皇俄国

哈巴罗夫斯克

这座不大的城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东岸。唐朝在此设置勃利州,辽为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部驻地,金为胡里改路辖地,元为水达达路管辖,明早期为奴儿干都司喜申卫治所。

咳咳,扯远了。

今天的哈巴罗夫斯克,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大人物,俄罗斯在远东的最高长官,阿列克谢耶夫总督也亲自在哈巴罗夫斯克的城外迎接从圣彼得堡前来的这位大人物,要知道阿列克谢耶夫总督在东西伯利亚地区简直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而在今天这位过去高高在上的“土皇帝”却亲自出城以一种非常恭敬的态度迎接着某位大人物。

肥胖的总督大人现在穿着整套厚厚的军装,热的满头都是大汗,本来他是可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悠哉悠哉的迎接这个大人物的,但是没想到这个大人物居然没有坐船过来而是从陆地上横穿整个西伯利亚前来了远东!上帝!西伯利亚大铁路现在不过修了刚过一半,这位爷居然还从陆路过来!

没有让阿列克谢耶夫等太久,很快一个身材微胖的骑着白马的人在一群骑兵的簇拥下来到了哈巴罗夫斯克的城外,这个身上都是泥浆的老头子居然穿着帝国元帅制服!

“很高兴见到您!斯科别列夫元帅阁下!”阿列克谢耶夫作为远东总督,在这片地盘上就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但是面对眼前的这个人,他绝对不敢在这个人面前摆架子的。

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斯科别列夫,1868年毕业于俄国总参学院,然后参加了俄国征服中亚的战争。1873年参加了远征希瓦汗国的战争,屡立军功,晋升上校。1875-1876年受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的总督考夫曼派遣去镇压浩罕大起义,在人员严重不足,后勤补给不畅的情况下,仅用几个月时间就镇压了这次规模浩大的起义。

历史上他在1882年去世,不过在这个时空,这个俄国人眼中的英雄和中亚人眼中的恶魔现在活的还不错,这个中亚征服者在1888年晋升为元帅军衔,而现在这个位刽子手被沙皇派往了远东,看来沙皇希望他能再充当一次“东方征服者”。

阿列克谢耶夫对这位爷的欢迎不可谓不隆重,但是这位爷只是点了点头就直接策马进城,甚至都没有和阿列克谢耶夫多说一句话。就这么把阿列克谢耶夫这个胖子丢在门口,真的是相当尴尬了。

斯科别列夫身后的一个中校策马上前:“元帅大人,这样对阿列克谢耶夫总督是不是不太好?”

斯科别列夫不在乎的笑了笑:“有什么不好的?我可不想和那种废物多废话,阿列克谢耶维奇,我知道你在骑兵军官学校养成了文质彬彬的那一套规矩,不过我们现在不在圣彼得堡,而在这该死的远东,我们得用这边的风格来和他们打交道。”

“好吧,那么元帅大人,您要先休息休息吗?阿列克谢耶夫总督为您准备了晚宴。”

“我没有那个时间!”斯科别列夫摆了摆手:“我要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我要视察从哈巴罗夫斯克到乌苏里斯克的防线,明国人的铁路马上就要修通了,到时候我可不觉得那群黄皮猴子不会跳上来狠狠地咬我们一口!”

“好的,那么我去回绝阿列克谢耶夫总督的邀请。”中校调转马头,向城外还在失落的阿列克谢耶夫总督奔去。

斯科别列夫看着中校离去的背影,轻轻的叹了口气,一个参谋似乎察觉出元帅的心情不好,有些好奇的问道:“元帅大人,您为什么一定要把阿列克谢耶夫维奇中校带过来?骑兵军官学校对你的行为很不满。”

“不满也得给我忍着,我们的铁路短期内不可能修通,一路上过来的交通你也看到了,这种条件下我必须要有一支可靠的骑兵在手里!仅仅靠那些哥萨克可是不行的。”斯科别列夫叹了一口气,“而在青年军官中,在我看来也就是阿列克谢耶维奇还算不错,所以我才要带着他,在我还能打仗的时候,怎么也要给帝国培养出一个能打仗的将军出来!总不能全是酒囊饭袋吧!”

对于元帅口中,现在俄国军队内部的军官全部都是酒囊饭袋,这位参谋也不敢表达出任何的不敬,斯科别列夫现在是俄国陆军的第1名将,也是最能打的将领,他要说其他人是酒囊饭袋,那还真没有谁能够出来驳斥他,就算是沙皇本人也不行。

……

哈巴罗夫斯克近郊某高地

在这里有一队人正在注视着远处的欢迎仪式,哈巴罗夫斯克虽然是俄国人在远东地区比较重要的聚集点之一,但是说到底,整个东西伯利亚和东北外东北地区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就算是哈巴罗夫斯克这样的重镇也不算大。

明朝时外东北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范围,与元朝时的辽阳行省范围大致相当。西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以北,东抵大海,南接图们江,东北越海而有库页岛(明政府在岛的北部、中部、东部设有羁縻卫所)。

不过,奴儿干都司与内地不同,主要是实施比较松散的羁縻统治,永乐七年(1409年)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第一座永宁寺碑于1413年建永宁寺时所立,此后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对外东北进行有效的统治,大明对哈巴罗夫斯克称作伯力,亦作“勃利”、“剖阿里”、“颇里”等,为女真语的不同汉语音译,意为“豌豆”。又称“伯力城”。最早唐朝在此设置勃利州,辽为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部驻地,金为胡里改路辖地,元为水达达路管辖,明为奴儿干都司喜申卫治所,不过几乎没有实际有效控制过,所以到了近代,就按照东北主演的女真族的称呼叫伯力。

所以大明对于和毛子在东北的争端也没有什么要还我河山之类的想法,顶多就是外交扯皮的时候来一句“自古以来”。

一个月以前,两百多名明军士兵趁着夜色渡过了黑龙江,如果有人看到这一群士兵的话,绝对会觉得自己现在身处冷战看到了一群王师,这些家伙身上穿的军服既不是骚包的大明陆军旧式的红色军服或者灰色军服,也不是现在太孙组建的陆战队新军身穿的新款陆战队制度——黑色新款仿85式军服的1898式军服,这两百多人都穿着被还是实验品的似乎被太孙称为M65的作战服在内的特殊军服和装具,没有戴头盔而是都戴着加厚的北欧滑雪帽,踩着高脚军靴,背着单兵包,他们是用渔民的小渔船渡过黑龙江的,而这一群中国人中,有不少都有着一副斯拉夫面孔。

在他们的肩章上,是一个龙翼护卫的汉八方标志,一个横幅盘在剑身上,上面是五个汉字:“时刻准备着”,在这个标志的底下,标注着他们的番号:“195LTQ141”。

明面上朱少铭在抽调陆战队老兵和复员士官加黄浦第一批毕业生为新组建的几个陆战旅的骨干,招募新兵先期成立了六个旅,同时还计划接下来将陆战队继续扩充6个旅,把陆战队重装化。

这样的动作自然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但是只有很少的几个人知道,这几个旅只不过是太孙手里的红军。

太孙手里还有一支蓝军,而且是朱少铭就亲自组建的一支“蓝军”,并且名义上也有一个旅的编制,不过直到目前,这个旅也只有1500多人,而这1500多人分成一个独立团和一个特遣队,团负责正规作战的样板小白鼠部队,而这个特遣队朱少铭想都没想就命名为141特遣队。

而他们现在承担的就是这支部队成立以来的第1次实战化任务,武装渗透侦查,中俄边境双方经常派出小股部队渗透边境来探查情报,所以这里也成为了141特遣队绝佳的练兵场所,不仅俄国人不知道他们的到来,就连北疆的其他边军当中绝大多数人也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支部队。

这支潜伏到伯力附近的小分队的指挥官明叫王五,刚被抽调过来的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加入了一支怎样的部队,他见过常备军挑新兵的时候从下面的新兵营里挑尖子的样子,大家都俗称掐尖子,但是他发誓从来没见过这个141特遣队这种“过分”的掐尖子的方法!不管是陆战队还是陆军,只要看上了通通掐走!

他们配备着最好的武器,拥有丰厚的军饷,141的一名最普通的士兵拿的都是少尉的军饷!更夸张的是这400多人中有九成都拥有初中学历,有一半的人是高中学历,军官中除了141特遣队的队长王五全部都是正规综合性军校毕业,拿的都是正儿八经的学士学位!

在这个时代,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的平均教育水平超过这支特遣队!而现在,不管他们的出身是否高贵还是贫贱,现在他们都在这外东北的深山老林里摸爬滚打着,军队里也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朱少铭,他们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对这支部队的综合文化水平有这么高的要求,不过朱少铭一直都相信,越是近代一支部队的教育水平越高,那么他们的战斗力也就越大,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才是战斗力的根源。

之前他们侦查到伯力郊区的时候,走在前面的王五突然停了下来,他把手握拳举起,所有的141队员都马上半蹲下来,警惕的警戒着四周,随后他们就发现了在伯力郊区外面这有些不同寻常的一幕——很显然,这些俄国人正在欢迎什么人的到来,而且排场非常大。

王五和狙击手分别使用望远镜和狙击枪的瞄准镜来观察,作为朱少铭亲力亲为下功夫最多的一支部队(毕竟专业对口嘛),141特遣队主要使用的还是M1887系列的栓动步枪,不过他们用的是枪管长度缩短,并且使用20发弹夹供弹的卡宾型,因为M1887原型的李·恩菲尔德NO。1出色的基础设计,M1887-1卡宾枪的性能同样出色,爆发射速不逊色于半自动步枪,持续火力也相当出色,而且因为卡宾型整体墙长比李·恩菲尔德NO。4还要短一些,所以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同时,141所有人都携带一支手枪,有携带大威力仿M1911A1的S90型10毫米手枪的,也有携带仿伯格曼手枪(这玩意结构外形类似驳壳枪,不过体型稍微小一些,颜值更高一些)的SP91型7毫米战斗手枪,尤其是SP91,不同于S90那种使用10毫米×23毫米手枪弹的手枪,一个弹夹也就8发子弹,SP91使用的是7毫米×27毫米子弹,而且一个弹夹里面有20发子弹!甚至有的士兵锉掉快慢机的一端让这把枪可以全自动射击!

大萌科学技术世界第一!。jpg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