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没更大胆点,只写了限制君主的权力,怎么不干脆废除皇帝一职呢。
她感受到旁边凝视的目光,果断不再胡思乱想。
“黄宗羲这人在绍兴宁波杭州都有开设学堂教学,几十年下来徒子徒孙无数。”
前朝死了一百多年的王阳明现在都有人追随,更不要说黄宗羲这样的当世大儒了。
宝音其实对顾炎武更好奇,这位可是明末东林党最后的中心人物,他在自家东林学院撰写的那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更是传到了后世。
明朝别看党争很多,归根到底是皇权和臣权的争夺,这个争夺从朱元璋建国就留下了祸根。
朱元璋那样乾纲独断的人绝对不允许臣子指染皇权,他精力充沛熬死了太子朱标,八十多岁杀得满朝血腥。
不然文人也不会从朱允炆下手,就差将朱允炆养成第二个赵光义了。
只可惜朱允炆身边的人没干过朱棣,再之后哪一位皇帝不面临党争?
黄宗羲跟顾炎武底蕴到底少了一些,他是科技落第归家,之后才成了三大儒之一。
皇帝数了朝中江南的官员哪些跟黄宗羲有关系,才道:“这样的人不能动,只能等他老死了,再施恩厚葬。”
动了影响太大,不过没关系,三位大儒剩下的两位都已老迈,活不了多久,他熬得起。
宝音点头。
[我知道,末代皇帝溥仪不也没人动他,连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新国家成立后不也只做了十年劳动,之后不也安然无恙安度晚年吗?]
这话听得皇帝很无语,每次想说些什么,她都爱说些扫兴的话,他都怀疑她是不是故意的。
“老大还是性子太冲动,需要打磨一番。”
宝音不认同,“保清其实挺不错,作为皇子足够了,你又不能指望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完美,你也没有太多皇位留给他们争。”
“保清放到后面,完胜后面的皇帝。”
[说到底还是你将所有气运都耗光了,才让后面的皇子一代不如一代。]
皇帝很不赞同,“保清有将军之资,现在打磨总比上战场上吃亏。”
宝音疑惑,“战场?还要打仗?”
她指着北方,“准噶尔还是罗刹国?”
皇帝铿锵有力道:“西藏!”
***
大阿哥被禁足在船上心里很不服气,但是很快就有人来跟他拆碎了讲诉黄宗羲这个人的特殊性。
大阿哥有些彷徨,“这人地位这么高?那我这么说他,传出去岂不是没有任何文臣投靠?”
可能缺什么就稀罕什么。
大阿哥在骑射上出色,文采就不怎么样,他见老三整日混在翰林院中,对于招揽文人也有些意动。
只是没想到只是一次埋怨竟然惹出这么大的祸来。
他倒是不在意得没得罪黄宗羲,只是文官对他有意见,少了支持如何去争夺皇位?
身边人忙让他宽心,“贵妃娘娘已经派人禁止外传,等过些时日哪怕真传出去,阿哥您也可以说是有人故意破坏您的声誉。”
太子松了一口气,不由感激道:“还是贵母妃疼我。”
“大阿哥,宸贵妃请您过去。”正说着门外有人禀报。
大阿哥不高兴道,“我在禁足……”
虽然高兴宸贵妃帮他遮掩过去,可不代表他就原谅了让他禁足这件事。
再说只有汗阿玛才有这个权力,她凭什么呀?
还有这船上的侍卫竟然听一个后妃的话,一点面子也不给他。
大阿哥生气了,他觉得他是皇帝的长子,哪怕比不上太子,也不是后妃能够拿捏的,偏偏还真就办成了。
这让他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