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省建大学,由京城大学大头开枝散叶分出去……”
报纸上报道了大学分裂出去,连学校内那些分院去了哪个省都有报道。
各省总督也是积极邀请,毕竟往后官场都得经大学走一遭,自己省有大学这操作起来也方便。
自己省没有大学,到时候可就是别的省分配过来。
对于大学建设,哪怕支出归地方财政,各省也是积极响应。
要说第一个录取大学生的衙门那就是教育局,教育局招兵买马看准的就是京城几所大学的学生。
这些学生到位后,让干什么干什么,比官场上老油条好用多了,飞快地将各地衙门搭建起来,先是省再是各个府然后是下面的县。
除了本届学生,还有大批的往届学生,不分男女,只要考核过了就录用。
主打一个动作要快,将衙门落实下来,将权力先拿到手。
国内的动静并未传到海外,八月份训练了几个月的手军接到了调令前往琉球,在琉球待命。
琉球国很是不安,还传信给了在京的大使。
此举兵部都不知道皇帝的打算,更别说理藩院了。
不提琉球使者到处攀关系,打听情况。
宝音察觉到皇帝这次回来后态度有点不对,跟太子说话时似乎有点夹枪带棒。
这就显得很奇怪了,观察了一段时间,宝音确定了确实有问题。
而这个时候由南边四贝勒送来的南洋见闻的奏章也递到了皇帝的案头上。
“……上为儿臣于南洋见闻,南洋繁华远超儿臣所见……”
皇帝将奏章放到桌面上。
园子里正在吃水果的宝音擦拭手后接了过去,翻开后一页一页看,看完后放下。
“哦。”
皇帝挑眉,“你就这么回答我?”
她咬了一口哈密瓜,吞下后才道:“那还要怎么回答?”
“南洋。”
他坐下,“我倒是不知道南洋变成了这副模样。”
宝音更正,“不,不是南洋,只是一座港口,一座本被废弃的港口。”
她想了想道:“也不算繁华,收入都用来建设港口了,也就楼高了点,路宽了点,管理者是商会不是官员,没有官架子,算是一座安全商业化的港口城市。”
皇帝觉得好笑,“你认为我是在跟你讨论是港口还是南洋?”
[我知道你是来找我算账的。]
宝音瞅了他面色,这人岁数上来那股子气势越发威严了。
还多了喜欢算旧账的毛病。
“什么叫算旧账?”
“沿海那么多港口,那么多城市,是哪个不合你心意,非得跑去南洋建造?”
“不说近的,就说沿海,台湾不行吗?也是孤悬海外,那南海上的岛屿,为何就那新加坡不可?”
宝音给了他一个理由。
“那边是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关口,东西必经之地,当然重要。”
她眼神严肃,“若是一个破旧港口,大清说丢就丢,若是一座建设繁华的港口,一座日进斗金的港口,后世子孙会丢弃吗?”
她塞了他一口瓜,又道:“好啦,我知道你的意思,只是国内限制重重,我在京城修个会馆就有一群人叽叽歪歪,总是关注限高规制问题,哪里有一个新的地方,无人的地方建起来方便。”
“而且也算是给国内打了个样式,回头国内不知道路该怎么走,就派人去新加坡走一趟,学习一下那边的经验……”
皇帝抓住了重点,“这个港口往后归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