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创世纪dm > 第二十八回 为人处事需谨慎 天下大公为本分(第1页)

第二十八回 为人处事需谨慎 天下大公为本分(第1页)

有诗为证:生缘与仙有遇鹜门开,春唤云菲紫气来。再次权衡球难进,沉舟破釜破防猜。有情心负千钧重,无为胸怀万象莱。克己奉公来主道,胜如求拜散金财!一首《七律·生缘》,先生向我们传递了太多为人处事的准则。克己奉公是主题,与之相反的则是不做实事,一心外求。同时,遇到事情深思熟虑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味权衡,踌躇不前,特别是在看似遇到困难之时,破釜沉舟的勇气非常重要。再者,同样一件事,有为和无为的去做,过程不一样,效果自然也差之云泥。“天下大公”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永恒的追求。历次改朝换代,基本上都是因为前朝的各种不公而风雨飘摇、众叛亲离,最后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新王登基往往大赦天下,让老百姓过上“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屋”的相对公平的生活,而很少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巨大反差。这种相对的公平能持续多少年,就看统治者家族的造化了。孙中山先生把“天下为公”作为立国之本时,中国就开始在寻求公平公正道路上艰辛探索。蒋介石的会议室挂着巨大的国父画像和“天下为公”的匾额,而下面的四大家族和政府、军队要员却大肆贪腐,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下为公”在中国共产党人这里实现了。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华大地解决了占世界14人口的贫困问题,这个成就足以彪炳史册。通过税收调控措施、社会保障机制、定向帮扶计划,中国正在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天下大公”必须作为第一准则,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天下大公,首要克己为什么说“克己奉公”呢?因为“为公”首先要克己,也就是克制自己对爱恨、名利、色欲的各种欲望和贪婪。钱财、功名、美色是人这一生始终要面对的诱惑和挑战。但凡功成名就之后亢龙有悔、身败名裂之徒,无不是因为深陷这三种诱惑而不能自拔。然而,这三者却如影随形,随时可能出现在我们左右。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克己呢?《中庸》给出了答案: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慎独”是最好的概括。我们看到的很多身陷囹圄的所谓成功人士,一般都是在阳光之下光鲜亮丽,在众人面前装模作样,但到了暗处或者独处之时,就马上如同换了一张兽皮,暴露出贪婪、猥琐、凶恶的本性。“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诲。此外,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克己。要破除极端自私的心理和行为,在不涉及自己或自己家人的利益时,虚张声势唱高调,高到宫商角徵羽五音不够用;狐假虎威道德绑架教训人,误认为自己仁义礼智信五常全在线。然而,在真正需要帮助但涉及自身利益时却虚与委蛇、推诿塞责。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形很多,但人活的太现实,离道远矣!克己奉公,“己”是广义的,指自己和与自己强相关的人。“公”也是广义的,不光指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指与我们不相关的人或弱相关的人。对自己刻薄一点,对他人大度一点,才是道之根本所在。天下大公,要与时俱进、与人为善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发展阶段,天下为公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同时,一定是以与人为善为基本原则的。比如:古人为了整个部落的生存钻燧取火、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为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时就是天下大公的至善之举。但放到现在就是破坏环境和不道德行为。再比如:为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功德在庙里大肆施舍、虔诚礼拜,伪装成“善人”,美其名曰“大爱”或“大德”。而当周围人有求于其身家之时,轻则漠然处之、重则哗然斥之,并施之训诫于陈词滥调之中,这就有失与人为善的基本原则。在当今社会,已经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是平等的。尽管从财富、学识、格局等维度还有很大差距,但人格与人格是平等的,不能恃才放旷、恃才傲物,也不能恃才凌人、恃财败德。才与财是我们赖以生计的重要资本。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手中资源,发扬内心深处至善的人格,以大公之心做出与我们每个人掌握的、不同程度的才与财相匹配的贡献。我们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财富从弱者的碗里抢饭吃,而是要为弱势群体多创造几个饭碗、多添加些饭菜。记得几年前主流媒体发表文章批评大名鼎鼎的杰克马,“掌握着大数据和高科技,不去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为国献技,反而盯着小摊贩那一两块钱,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那是民生”。才与财也本应向善,造福民生,而非只是逐利。,!天下大公,既要顺势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更要扪心自问古人云:“一元复始从天令,万象更新顺势时”,就是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随着天时和势运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我们经常听说“大势所趋”、“势不可挡”、“时势造英雄”。面对汹涌如潮的历史发展大势,务必顺应潮流,乘风破浪,切不可螳臂当车、顽冥不化。顺应社会发展大潮行事,只要出于真心、发自肺腑,在行的过程中经常扪心自问,一般都会达到天下为公的效果。假如我们的所有人都知道有家可归,都知道自己的言行就是自己人生最后功与过的“证据”的时候,当这些人真正懂得因果的厉害是自己归家的关键所在的时候,他还会那么去做吗?答案很显然,谁也不是傻子,谁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这个天大的玩笑呢?子路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舍身救人并获得一头牛作为报酬,很多人都批评子路贪婪、功利、虚伪之时,孔子却表扬了子路,这样做虽然有损子路私德,但有助于全社会养成助人为乐的好风气,这就是大势。子贡从齐国赎人却不要一分钱报酬,当周围人都在赞扬子贡高尚人格时,孔子却给予严厉批评。因为这样尽管对子贡积累私德有利,但也拉高了道德门槛,很多穷人迫于生计就无法去做得不到报酬的好事了,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大势和孔子倡导的构建仁义礼智信的大同社会的要求。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但很有教育意义。我们在做任何所谓的“善事”时一定要扪心自问:这件事从长远考虑是否有损公德?是真的至公至正还是假公济私?是顺势而为还是选择性伪善?现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大家也经常听说某个庙里很灵,或者做某件事情很灵,就开始趋之若鹜、蜂拥而至去做,回来后自己升职了、涨工资了、身体健康了、孩子不逆反了……也许这就是传说的“很灵”,但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吗?这对整个社会培养公道向善的风气有帮助吗?显然没有。所谓的“很灵”,都与每个人自己的因缘有关系,换个人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了,与为公和向善没有任何关联,只不过是偷换概念罢了。这就不符合大势,与大公简直谬以千里之外,仅仅积累个人一点私德而已。看到这里可能有不同意见,说这是无为的在做,不要着有为的表相等等……试想,这些有为的行为在误导很多头脑简单、不善思考的人去效仿,无为的方面就能力挽狂澜?所以无为者也需严格按照有为的法则去做,世界才算公平!还是多扪心自问、以观后效吧!之所以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是因为他们能够顺应潮流、情系万民、心忧家国、舍生取义,把个人的得失荣辱抛诸脑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是我们在任何时期都要敬仰和学习的典范。:()创世纪之东游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