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订酒店,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还有预订全套机酒,报销签证的费用,送机场接送等等。 那四十五个国家都是人均gdp排名靠前的,他们的工资拿到中国来花,就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 一个自信的韩国博主刚开始觉得自己可以在北京入境,然后住在北京,每天开车去上海或者广州吃个早饭。开始准备境内交通的时候,他才悲伤的宣布梦想破灭了。 一个来自日本的up主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满世界寻找15元人民币一个的麻团,想对比一下跟98日元的有什么不同。 第一批游客到达中国三天之后,标题里带上参加中国旅游挑战的视频就开始出现了。 视频平台的运营挑出其中几个质量优秀的放在首页推荐。 刚开始十分顺利,都是好话,没有什么问题。 有一天运营通知路菲菲,说有一个视频请她马上来看一下,要不要限流处理。 “什么内容啊,这么严重?”路菲菲马上去看。 标题是《我到了中国,这里的人很粗鲁》,up主是个加拿大人。 路菲菲皱眉头:“他不会跑去挤早高峰的公交了吧?” 人多的地方,难免推推搡搡,特别是早晚高峰上下公共交通的时候,那真就是大力出奇迹,看谁有勇气,司机都会喊:“再上一步,再上一步。”然后就会感到身后被人猛地一推。 又或者是去了什么排长队的地方,被人插队了? 结果,完全没有这些内容。 而是语言上的问题,视频里有一个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男孩子冲着他高呼一声:“what’sup”,他的脸色立马变得很僵硬,勉强对着男孩子笑笑,然后,他对着镜头嘀咕:“真不敢想象,竟然有陌生人这么对我说话。” 负责运营的同事问路菲菲:“这是骂人的话吗?” 路菲菲摇摇头:“不是,不过一般是特别熟的人之间,特别是年轻人打招呼的,一般说这话的人给人的观感是牛仔裤掉到屁股下面的人爱说的话。” 运营脑补了一下牛仔裤掉屁股下面是什么样,然后顿悟:“就是街溜子……不过我上口语课的时候,老师确实教我们说在国外打招呼不说howareyou,都是说what’sup,我是不是被坑了。” 视频里还有他遇到一些小麻烦,需要帮忙,有一个特热情的人过来问他:“what’swrongwithyou?” 这个up主的脸色已经不是僵硬了,已经很生气。 运营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上学的时候不都是这么教的吗?” 路菲菲笑道:“你们教材也是李雷韩梅梅那本吧……那本好坑的,我也是出国了才知道,这句话说出去,等于跟别人说’你是不是有病啊?’” 运营惊恐:“……我怎么觉得出国好危险,我可能会说错话被人打……” 后面的也都是一些语言习惯上的问题,比如他在路上与其他中国游客搭桌的时候,他问了一句“你要喝茶吗?”那个人回了一个字“no!” 看着运营求知若渴的脸,路菲菲告诉运营,拒绝的礼貌回答是“i’ok” howareyou是可以说的,但是,各国都有迷幻的禁忌,比如如果是法国人问了这句话,回答完“i’fethankyou”之后,真的必须接一句“andyou”,不然会逼疯他们。 如果提问的是英国人,得说good之类好词,觉得没什么特别的,说都不行,这属于深度分享负面情感。 还有说话重音落在哪里,决定了你是在说好话,还是在阴阳怪气。 运营吐槽:“这个人是不是那种喜欢到处投诉的啊,他也太能折腾了,有这么多人能说英语帮他就不错了,我们去加拿大,能在路上找到这么多会说中文的吗?” “不能这么类比,大概是因为这些人的英语说得挺好,让他提高了预期。就像要是你去国外,去自动售票机买票,按来按去买不了,有人过来想帮忙,用流利的中文问一句,你是不是有病啊?然后告诉你,没戏了,死心吧,卖光了。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很沮丧?要是说着结结巴巴的中文,只能跳几个单词,你是不是也不会讲究他有没有说礼貌用语了?” “……英语好还成错了。” 路菲菲笑道:“行了,人性就是如此啦,我觉是这个视频问题不大,这人命好,是在外企扎堆的cbd,别的地方也不会冒出来这么多英语流利的。目前看其他人的视频有这种情况吗?” “没有,就跟你说的一样,要么是蹦单词,要么是靠比划。交流的比较愉快。” 等把视频看完,路菲菲觉得问题不大,又发给旅游局的人看,让他们定夺。 旅游局那边也觉得这不是事,虽然视频里的人说的英语没有按up主习惯的礼仪来,但是他们的表情和行动,已经足够证明热情了。 up主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说虽然这些中国人说话很不客气,但是帮他解决了许多大麻烦。 旅游局的领导同意留下这个视频:“总得有点瑕疵让人挑挑理,全是完美的反而不真实了。” 这个视频不仅得以保留,而且,还成了许多英语教培机构的教材。 从少儿英语到出国培训,口语课几乎都会放一遍。 团签计划推进到第二周,关于中国旅游的故事不仅出现在路菲菲的视频平台上,也出现在油管、脸书和推特上。 这些故事一时间仿佛成为流量密码,只要标题里有中国旅游,播放量就不会差,哪怕是刚注册的账号,都能收获几百个观看。 所有数据都在向好发展,就连旅游局方面都已经欢欢喜喜的想要庆祝了。 路菲菲则没这
同时订酒店,可以给予一定的折扣,还有预订全套机酒,报销签证的费用,送机场接送等等。 那四十五个国家都是人均gdp排名靠前的,他们的工资拿到中国来花,就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 一个自信的韩国博主刚开始觉得自己可以在北京入境,然后住在北京,每天开车去上海或者广州吃个早饭。开始准备境内交通的时候,他才悲伤的宣布梦想破灭了。 一个来自日本的up主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满世界寻找15元人民币一个的麻团,想对比一下跟98日元的有什么不同。 第一批游客到达中国三天之后,标题里带上参加中国旅游挑战的视频就开始出现了。 视频平台的运营挑出其中几个质量优秀的放在首页推荐。 刚开始十分顺利,都是好话,没有什么问题。 有一天运营通知路菲菲,说有一个视频请她马上来看一下,要不要限流处理。 “什么内容啊,这么严重?”路菲菲马上去看。 标题是《我到了中国,这里的人很粗鲁》,up主是个加拿大人。 路菲菲皱眉头:“他不会跑去挤早高峰的公交了吧?” 人多的地方,难免推推搡搡,特别是早晚高峰上下公共交通的时候,那真就是大力出奇迹,看谁有勇气,司机都会喊:“再上一步,再上一步。”然后就会感到身后被人猛地一推。 又或者是去了什么排长队的地方,被人插队了? 结果,完全没有这些内容。 而是语言上的问题,视频里有一个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男孩子冲着他高呼一声:“what’sup”,他的脸色立马变得很僵硬,勉强对着男孩子笑笑,然后,他对着镜头嘀咕:“真不敢想象,竟然有陌生人这么对我说话。” 负责运营的同事问路菲菲:“这是骂人的话吗?” 路菲菲摇摇头:“不是,不过一般是特别熟的人之间,特别是年轻人打招呼的,一般说这话的人给人的观感是牛仔裤掉到屁股下面的人爱说的话。” 运营脑补了一下牛仔裤掉屁股下面是什么样,然后顿悟:“就是街溜子……不过我上口语课的时候,老师确实教我们说在国外打招呼不说howareyou,都是说what’sup,我是不是被坑了。” 视频里还有他遇到一些小麻烦,需要帮忙,有一个特热情的人过来问他:“what’swrongwithyou?” 这个up主的脸色已经不是僵硬了,已经很生气。 运营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上学的时候不都是这么教的吗?” 路菲菲笑道:“你们教材也是李雷韩梅梅那本吧……那本好坑的,我也是出国了才知道,这句话说出去,等于跟别人说’你是不是有病啊?’” 运营惊恐:“……我怎么觉得出国好危险,我可能会说错话被人打……” 后面的也都是一些语言习惯上的问题,比如他在路上与其他中国游客搭桌的时候,他问了一句“你要喝茶吗?”那个人回了一个字“no!” 看着运营求知若渴的脸,路菲菲告诉运营,拒绝的礼貌回答是“i’ok” howareyou是可以说的,但是,各国都有迷幻的禁忌,比如如果是法国人问了这句话,回答完“i’fethankyou”之后,真的必须接一句“andyou”,不然会逼疯他们。 如果提问的是英国人,得说good之类好词,觉得没什么特别的,说都不行,这属于深度分享负面情感。 还有说话重音落在哪里,决定了你是在说好话,还是在阴阳怪气。 运营吐槽:“这个人是不是那种喜欢到处投诉的啊,他也太能折腾了,有这么多人能说英语帮他就不错了,我们去加拿大,能在路上找到这么多会说中文的吗?” “不能这么类比,大概是因为这些人的英语说得挺好,让他提高了预期。就像要是你去国外,去自动售票机买票,按来按去买不了,有人过来想帮忙,用流利的中文问一句,你是不是有病啊?然后告诉你,没戏了,死心吧,卖光了。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很沮丧?要是说着结结巴巴的中文,只能跳几个单词,你是不是也不会讲究他有没有说礼貌用语了?” “……英语好还成错了。” 路菲菲笑道:“行了,人性就是如此啦,我觉是这个视频问题不大,这人命好,是在外企扎堆的cbd,别的地方也不会冒出来这么多英语流利的。目前看其他人的视频有这种情况吗?” “没有,就跟你说的一样,要么是蹦单词,要么是靠比划。交流的比较愉快。” 等把视频看完,路菲菲觉得问题不大,又发给旅游局的人看,让他们定夺。 旅游局那边也觉得这不是事,虽然视频里的人说的英语没有按up主习惯的礼仪来,但是他们的表情和行动,已经足够证明热情了。 up主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说虽然这些中国人说话很不客气,但是帮他解决了许多大麻烦。 旅游局的领导同意留下这个视频:“总得有点瑕疵让人挑挑理,全是完美的反而不真实了。” 这个视频不仅得以保留,而且,还成了许多英语教培机构的教材。 从少儿英语到出国培训,口语课几乎都会放一遍。 团签计划推进到第二周,关于中国旅游的故事不仅出现在路菲菲的视频平台上,也出现在油管、脸书和推特上。 这些故事一时间仿佛成为流量密码,只要标题里有中国旅游,播放量就不会差,哪怕是刚注册的账号,都能收获几百个观看。 所有数据都在向好发展,就连旅游局方面都已经欢欢喜喜的想要庆祝了。 路菲菲则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