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得不承认自己买不起。
一只烧鸡30文,一件成衣600文,一匹马,知道卖多少不?
一匹马20贯!
一贯钱可是1000文呐!
请注意——这只是一匹马,还没有算上马鞍,橛子,缰绳,马鞭这些装备哦。
另外,买了马,不养马吗?
栗,围草,盐等,粗略一算,一个月得花800-1000文。
她跟孙二两人去一趟淮安,单边合计70文,孙二比她重,所以多付了10文。
大概四个小时的行程,等到淮安时,刚好是午时三刻——也就是11:45,进了淮安城内,十二点半的样子。
“金满楼在哪里?”
孙二立马找人问路去了。
淮安比南浔大多了,等他们到金满楼,估计得四十分钟去了,她决定先填饱肚子。
肚子已经唱了一路的歌。
随便找了家铺子吃饭。
大众餐——米饭,蒸鸡肉,煮青菜。
这种饮食风格,她已经习惯了,只希望晚上金满楼那顿能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吃了四处逛逛。
淮安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听行人说,受了涝灾影响,西门正在修缮,他们就顺着东门这边往里去,一路都是土路,踩实了的泥巴地,而淮安府和春森路附近,城内唯一两条全石板路。
路过淮安府。
刚踏上石板路,就听见朗朗读书声。
炎炎夏日,还是午后,也有不少读书人在茶楼里展开热烈的讨论,主要是各自述说如何解决江洲一带的涝灾。
淮安府的府衙,府尹宅邸,以及官学,几座茶楼,书阁都集中在这里。
淮安曾出过好几位状元。
过了学府路,不远处就是春森路。
春森路口有处院子,门口挂着“洪家”二字,大门敞开着,一眼就能看见院子里正在扎马步的几人,边上是个躺椅,一老头正打瞌睡。
这个院子安安静静,像是与世隔绝的存在。
而其他地方非常热闹。
走进春森路。
街上有挑着小担卖果蔬菜米的农民,拉琴卖唱的艺人,抛罐子耍杂技的,八卦算命的,路边铺子是酒楼,食店,果子铺,鱼店,肉店,药行,娘子们喜爱的绸缎衣帽肆,郎君们喜好的骡马行,鞍髻店……
柳微头一次见这种大场景。
未免觉得眼花缭乱。
春森路已经是很长一条街。
可后来听说,这里的繁荣远不及长安的东市和西市。
“到了!大,大姨姐,咱们到了!”
她都忘记了金满楼。
倒回去十来步,才顺着孙二手指的方向望去——一片金碧辉煌。
果然不同凡响。
虽然才三点多,两人还是走向金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