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关乎家师与魏帝之间的秘事,贫道不便多言。不过如今时局紧迫,我们还是尽快步入正题为妙。"邓芝未再赘述客套之词,而是直截了当地切入核心议题。
"魏帝陛下想要询问吴王,为何拒绝派出弟子前往洛邑作为信使之子,又为何阻挠陛下大军南下?莫非欲背弃誓言,不再向魏廷俯首称臣了吗?"
此刻的邓芝早已不见了先前的谦逊与礼数,取而代之的是胜利者的傲慢与得意。
然而孙权此刻只愿将一句话掷地有声地质问邓芝——江东,才是真正的胜者!
但这话此刻却不能出口,非但不能出口,还需强装欢颜,与这位西蜀来客谈论这本就荒谬无比的大魏与江东之事。
"邓芝仙长请转告贵上,并非江东有意违背盟誓,实乃陛下大军降临太过突兀,致使前线传讯未能及时送达。如今孤已知悉其中误会,正欲派人前往贵上处详细解释。当然,为消除此次误会,江东亦会以实际行动向贵上表示歉意,恰好有一批由交州运来的珍奇异兽,今日便敬献给贵上以作赔偿。"
纳贡称臣,依旧是那古老的规矩,但这却是表达自身诚意的绝佳方式,唯有以此才能使他们与曹丕的关系得以修复如初。
听闻此言,邓芝仅微微含笑点头,眼中闪烁的精光未曾稍减,而他的话语中仍有后续:
"魏帝陛下还想问及吴王一事,昔日安远护法重返中原之际曾言在江东遇见过诸多旧识,现如今安远护法已踏上寻觅太祖陛下的道路,但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尚留在江东的故人们。。。。。。"
所谓安远护法,正是当年败于关羽水淹七军之役的于禁。昔日在曹魏黄初二年,孙权为抵御西川刘玄德的侵犯,同时也为了争取到名正言顺的地位,遂将于禁遣返中原,并向曹魏俯首称臣。随后,于禁被曹丕册封为安远护法,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宽恕,实际上却被曹丕羞辱至死。
然而这些并非重点,真正关键之处在于邓芝所传达之意:他欲告知江东,曹丕意在询问,多年过去,江东仍有诸多投降的将士与将领,是否应尽数归返故地!
“此。。。使者尚未明了,昔日我已将诸如于禁等将军尽数遣返。”孙权含笑而不接其话头,“未知尚有哪位将领……”
“莫非吴王以为大魏朝廷仅重视武将乎?难道那些无数士卒,便非曹魏子民不成?”邓芝一声低喝,险些令孙权等人哑口无言。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一脸沉郁之色。
最终由顾雍出面应对:“贵使或许不知,昔时我曾思虑将中原兵马悉数送返,无奈那些士卒已在江东安家落户,娶妻生子,安居乐业。
若硬要骨肉分离,岂非显得过于无情无义!”
顾雍所提及的理由确实有力,然邓芝对此早有预料。
“那便让他们携妻儿一同返回中原便是。”邓芝笑容满面,顾雍闻听此言面色也为之一僵。
“实则,他们不愿离去矣。江东水土肥美,地域广阔而人口稀疏,江东女子温婉贤淑。那些中原士卒至此便不愿再离,我等亦无可奈何!”
此刻,顾雍渐入佳境,他看出此人分明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哪怕开出天价条件也无所畏惧。
多年以来,双方面对面交锋,自曹操至曹丕,无论大小战役不下百场。今日汝占我百里疆土,明日我攻破尔一座城池。
经年累月,又有谁知淮南之地究竟有多少曹军士卒如今在江东落地生根?
又有谁能知晓多少江东士卒深入中原,在那里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谈及归返之事,邓芝寸步不让,顾雍亦毫不示弱,坚决称他们不愿离开,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返回中原。
倘若强行要求他们举家迁回中原,那江东人口恐怕至少会锐减一成之多!
因此,关于此事,邓芝坚如磐石般不肯妥协,而顾雍也同样强硬,坚持称他们不会离开江东,除非中原放开淮南通道,允许江东人士回归故土。
双方围绕此事展开激烈的口舌之争,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人说得口干舌燥,却仍未能达成共识。
顾雍此刻依然坚守立场,坚决主张双方共同开放淮南通道,并允许彼此民众自由进出对方领土。
但此举显然并不现实。相较于中原的屯田制度,尽管江东世家众多,但因孙权治下颇有成效,江东在百姓心中仍被认为是更易于生存的地方。
如此,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均不愿在此事上再做过多纠缠,只能暂且搁置。
最终,邓芝与顾雍就在这种胶着的状态中敲定了最后的谈判条件……
第一,江东之地再度向曹氏门阀献祭归顺,孙权自称江左之臣,并誓言只要曹丕尚在人世,江东便永无悖逆之意!此言固然多余,毕竟曹丕正值修炼巅峰时期,心中所念唯有一统天下。
至于江东,待到那一日真的来临,无论曹丕是否仍在世,他们总有应对之策与借口。
第二,虽先前江东未能遣返将领士兵,然此次朱桓擒得的魏将王双及大战俘获的曹军将士,皆需尽数返还!
据此两点条件,料想曹丕应当能够应允。江东亦未作犹豫,为防范再生变故,孙权立刻派遣使者携珍贵丹药与灵材前往宛城,重修旧好之盟约,并令朱桓释放所俘曹军将士将官。
此刻,邓芝已然完成了其作为“大魏天阙使节”的全部使命。正当孙权与众臣如简雍等人略感宽慰之际,却见邓芝此人竟再次朝他们深深一礼。
“大汉帝国使臣邓芝,参见吴侯!”
此一幕令孙权等人颇感愕然,不明邓芝此举用意。
“邓芝先生,此举何意?”
“适才邓某一拜乃因魏国之事,但今日则不然,某此行乃是为我大汉仙域而来,欲与吴侯商议重续旧谊之事。”